乌镇冬日

标签:
江南水乡乌镇东栅文化交流经济徐子摄影旅游 |
乌镇 N30度44.262",E120度31.044",高度7.9m
在这个点上每年将有几十万人口的流动,
给这个江南水乡古镇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和文化交流。
远来的人们汲取了当地的淳朴和水乡美景,
当地人则潜移默化的吸收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
现在,水乡依然,随着流动的水流在不知不觉的改变着这里的一切。
这里的一切都已被人们熟记在心,被印于脑,拍成照片。
来过的与没来过的对这里的一水、一桥、东栅、西栅讲起来都头头是道。(1)
我来到这里尽管是第一次,不知为啥总有一种吃着别人嚼过的馍的感觉。(2)
所以,对此就不再妄加评论,只是随手拍些被别人拍过千万遍的景致,以兹说明这里留下我的脚印(3)
时值冬日游人很少,但我觉得正好。再多就会分散欣赏的兴致,就会意乱,就会拥挤,
就会口渴,就会烦躁,就会疲惫加快就会留下许多不愉快的回忆。(4)
这个茶肆若在夏日坐在里面应该是很惬意的(5)
尽管更名,来到这里还是怀着崇敬的心境瞻仰(8)
行云流水;看着心里就舒服(9)
桥上的石板就是乌镇历史(10)
站在桥上的视角与在水面上差异太大(11)
“茶叶弄”好南方的名字(12)
南方木匠的工艺在此可见一斑(13)
尽管临水依然很重视防火(14)
未介绍此龙所建在何年(15)
听船老大讲,他打了一辈子鱼,现在鱼少了就干上撑游船。儿子今年就要与镇上的一个姑娘结婚了。
现在镇上年纪最高的老人已有一百一十多岁(16)
这是染坊大院里的北房,进间很大,可能是当时做为出售染好布匹之用的吧。院子架子上挂满晾晒印好成匹蓝地白花的布,长时间的作为道具已经褪色,看上去很不舒服就没有跟它费时间(17)
人少就显得静,不仅现有的游人感到舒服,居民也可以利用此时得以喘息(18)
徐恩庆堂不知是否它的店名,这个中药铺在当时的镇子上生意一定很旺吧(19)
还是听船老大讲,这廊桥为“升官发财”桥。虽为一桥但桥中有墙一分为二,分别为“升官、发财”
老百姓的愿望是那么的直白淳朴(20)
这次来没有遇到雨,尽管行走便捷却少了那江南水乡阴雨蒙蒙的韵味(21)
(22)
(23)
这里的一切又被我细细的嚼了一遍,待有空儿还得慢慢消化。
敬请关注下篇“乌镇西栅”的咀嚼(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