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2009-08-01 15:36:13)
标签:

深山

木里大寺

日记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2009728日星期二)

明天去木里,决定去木里大寺。到过木里好多次,但都在县城活动,只有一次到长海子边野餐,玩过两三个小时。炭火烤馒头,烤猪肉、鸡肉、牛肉,现在想起来都还吞口水。喝“强丁”酒,将酥油、蜂蜜融进烧烫的白酒里,喝下去,阵阵热浪在体内奔涌,有用熊油替换酥油的,那就更热烈了。

全国有两个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木里县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属于高山地区向高原地区的过渡地带,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森里密布,江河纵横。有一年,木里县出版献给县庆的歌碟,做音乐的朋友让我写一首歌词,要求以木里为主题,说歌碟就缺这样一首。思来想去,我写了《木里在哪里》,“你要问我木里在哪里?在哪里?在白云里,在哈达里,在格桑花美丽的色彩里,格桑花就盛开在我们心里……”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山高,谷深,路远,而且险。2005年,中国工人出版社约我写关于木里县邮政局的乡村邮递员王顺友的报告文学,两位编辑来凉山和我签合同,说想去木里看看。

我带他们去。过了盐源棉桠后,进入木里地界,车在高山峡谷间盘旋,两人互相嘱咐,别往外看,就再不说话。到了木里县城,下车后给我说了第一句话:“伍老师,我们明天就回去吧。”我问:“这条路让你们害怕了?”他们说:“是的,太险了。”

“到了,就多待几天吧。进原始森林里去看看,你们来一次不容易,今后可能再不会来了。而且过几天回去要走这条路,明天回去也得走这条路,我们不可能飞过去吧。”我说。木里有浩瀚的原始森林,木材蕴藏量占四川省的十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

他们说:“早走早好,早走早心安。”实在劝不住,只好第二天陪他们回到西昌。

所以我说木里大寺在白云里,在深山中。木里大寺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教派木里三大寺之一,另外两个分别为康坞大寺和瓦尔寨大寺。木里大寺建于1656年,遭受过数次毁损,1982年重建,为十世班禅提出的藏蒙地区二十四座保留寺院之一,2004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天去木里,一定去木里大寺。

2009729日星期三)

早上起来,看看天色,晴朗,有薄云。车出西昌城,看了看表,八点三十分。翻过磨盘山,蓝天白云如水洗过一般,干干净净,透透亮亮,退下车窗,让眼睛接受蓝天白云的洗礼,接受蓝天白云下的山水的洗礼。

路边有一座废弃的旧桥,静静站立着,从车窗望去,桥身上生长着柔嫩的青草,显出几许温情,几许迷茫,仿佛陷入了梦境。据说磨盘山隧道今年内能够通车,之后旧桥就远离了公路,之后我再到盐源、木里,再也不可能看见它。我想给它拍张照片,想法越来越强烈,但是车子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它。如果我决定回去拍照,同车的人很可能会认为我有病,只好把想法藏在心里,随车越去越远,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感触,思考再三,犹豫在三,时间已经过去,机缘已经错过。有几分遗憾,有几分惆怅。

翻过磨盘山,再翻过小高山,就进入了盐源卫城。大片大片的苹果园,绿绿果子挂满树枝。路边一中年男子坐在一张小桌子边,可能是果园的主人,在等候定购苹果的商人。他手里捏一把二胡,我想他此时奏出的旋律必然弥漫着苹果的芬芳。

在盐源县午餐。我吃了一个洋芋,一个包谷,两碗米饭,一缸(普通茶杯大小的缸)青豆(嫩黄豆)泥儿。通车的朋友说:“吃青豆泥儿一定要多放花椒。”有同感。

过了“老虎嘴”就基本上到了木里县城。“老虎嘴”极险峻,现在已经开凿一洞,车辆不再从老虎嘴边过。过去,不少牛气中天的驾驶员到了“老虎嘴”边,都乖乖停下车来,恭请别人帮着开过去。“老虎嘴”险峻,却很少出事,其它看起来一点不险峻甚至一马平川的地方倒还经常出事,出大事。因为危险,人们小心、警惕,越危险,越小心警惕。事情往往就出在粗心大意上面。

下午两点半钟到木里县城,住卡卓大酒店。“卡桌”有感谢、谢谢的意思。酒店不大,大堂小,停车场特别狭小。房间的空间不小,装修精美,我喜欢,狭小的房间让我产生压抑感。

晚餐喝了少量白酒,菜也可口。我习惯出门旅行的时候,喝点白酒,吃点生蒜,防止肠胃出问题的好办法。旅行的日子,肠胃出了问题最麻烦,发烧感冒都好得多,如果一天拉稀跑肚三五次,别人不烦你,你都得烦你自己,何况也还不那么容易就找得到地方。

有一道菜以前吃过,但不知道名字,在次问明白了,叫“马鹿菌。一种菌类,长有须,与马鹿背上的须毛相似,故称马鹿菌。其它地方也可能有,只是名称不同罢了。木里多马鹿。以前虽然吃过,但今天的做法从没见识过——马鹿菌和奶渣凉拌。味道奇特,鲜美、滑口。

晚餐前下了一场暴雨,清新而凉爽。饭桌上却有人说,因为下雨,明天去木里大寺的路有些问题,说有一截道路塌方,可能过不去。

晚上喝酒,朋友们都说我的酒量大,再喝。我说,其实我少年时期从不喝酒,一喝就醉,后来当兵到部队,学着喝,半瓶啤酒就不知东南西北。再后来,能喝一点酒了,或者说有一定酒量了,都是在成都、在北京练出来的,在外开会,参加笔会,不喝酒绝对通不过,还说大凉山来的彝族,更得喝。也就练出来了,练不练大不一样。。

但愿明日畅通无阻。

2009730日星期四)

三个多小的艰难行程,终于到了木里大寺。三个多小时,时间不长,路实在难走。有一段乡间便道,窄窄的道路刚过得了一辆车,又急又多的弯道逼着司机的脚死死粘在刹车上。路面淋泥不堪,有的地方完全汪在泥水中,汽车宛如船舰劈波斩浪在江河里,颇为壮观。有人幽默地说:“真正是巡洋舰了。”

转过一道弯,木里大寺迎面扑来。大寺所依存的山叫宁朗山,耸立于木里河西岸。寺院的建筑物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修建的,大殿后面有不少老墙残存,远远看去,由石块、石片砌起的老墙呈深黑褐色,杂草丛生,斑驳、沧桑、迷离,千百年来一样的阳光照耀着它,千百年来一样的清风吹拂着它,流淌了千百年的木里河依然在身旁日夜不息地流淌。

木里大寺建有闻名于世的强巴佛铜像,1711年由三世木里香根活佛主持修建,26.73米高。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我只看见强巴铜像的一截小拇指,存列在一个玻璃罩内。据说,强巴佛像高26.73米,与佛像所在地的海拔高度的数字完全一致,海拔高度为2673米。很神秘,即使是巧合,也是神秘的巧合。很难理解,在遥远的1711年,在凉山木里的崇山峻岭中,僧人们对海拔有精确的认知,即使能够,为什么要让两组数字一致呢?也是一个谜。

目前木里大寺正在重建强巴佛。

在木里大寺喝酥油茶,味道清纯、鲜美,我一连喝了三碗。斟茶的年轻僧人,容貌俊朗,姿态端庄。

离开寺院的时候,在门前遇见刚刚回来的木里十世香根活佛,交谈了几句,拍了一张活佛的照片。也算一种缘分。想起多年前在泰国参观一座大寺院,也在离开的时候遇见刚刚回来的住持。

  夜宿盐源,明日回西昌。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木里大寺的僧人们。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强巴佛铜像的一截小拇指。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睡佛(汉白玉)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1656年修建的木里大寺。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僧人,他不是在看屋里,是因为含羞,回避我的镜头。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在大寺门外遇见刚回来的木里十世香根活佛。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木里老县城的苏式建筑(木里大寺旁的瓦厂街)。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尼玛堆,由此进入木里县境。

白云里深山中的木里大寺

白云悠悠,群山绵绵,江水浩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