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终南冷娃
终南冷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852
  • 关注人气:5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谷大象山(3)

(2023-03-04 08:25:32)
标签:

甘谷

旅游

大像山

3

图片

分类: 旅游足迹
甘谷大象山
(三)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进门需购买门票,每人30元,老年人半价15元,本省老人免门票
  甘谷大佛高达20余米,脚下供人瞻仰的地域原来只有一米余地,但站在脚下如何变换位置从不同角度观看,都到合乎比例,表情和蔼可亲。这是古代的艺匠们很巧妙地解决了高大造像在有限位置观看的视觉差问题。在解决视觉差问题的同时,须解决搭架,造型小样和安全问题。这些都要用科学的态度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来完成。
    甘谷大佛,端座于悬崖之壁,开凿在相对地面高度200米之上,但无论从山下或窟内各个角度去观赏,都给人一种慈祥恬静的感觉,没有不合比例的地方。
   1983年,温庭宽先生和谭树桐先生专程来到甘谷,当时正值大佛窟龛维修之际。温老不顾年高体弱,登上脚手架,攀登至佛头顶,从上至下,前后左右仔细观察之后。惊奇地发现了塑造技法上的特殊之处。他总结到:佛的双耳,按正常雕塑技法,上耳廓缘应与眉毛相齐。但大佛的上耳廓缘提高到佛的头顶超出发际线。整整高出了正常比例的一倍多。人站在下面仰视,视觉上耳的位置正好是正常人比例。但如果了耳朵按正常比例塑造耳就有掉下来的感觉。眉躬骨,在正常塑手法上都是高高的突起,才显得目光深邃。但大佛的眉躬的雕刻与此相反,,而是在眉躬位置上阴刻了深深的凹形弧线沟,并用群青装色,反而显示出了高凸和立体的感觉,是解决了特大雕像用料容易脱落的问题,又获得了近乎完美的造型效果;佛的瞳仁为何炯炯有神,光彩夺目千年不减神光呢。原来它是用个黑釉大缸一劈两半镶嵌在眼框里,并且大缸的位置超出了下眼睑的位置,从头顶看上眼睑高出大缸做成的瞳仁,瞳仁又突出于下眼睑,很不合雕塑规律,但站在下面的感觉,眼部的雕造正好与正常人一样,目光中含有善良慈悲和智慧的光芒。如不用这样的特殊处理,仰视将失去比例形成眼珠深陷之感,佛的鼻梁直直下垂,形成硕大的梯形体积,佛的上嘴唇高出下唇许多,而下颌骨却下陷了进去。整个头向前倾。所有这些技法上,都是古人在事先用小样的形式科学的研究和计算了其变化规律之后,胸有成竹地解决了由于高大而形成的视觉误差。就是宋明清几次大的维修,仍是在未改变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了装修彩画,不失其盛唐原貌。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大佛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大佛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大佛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大佛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俯瞰山下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观音像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药王洞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佛堂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庙宇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庙宇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庙宇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介绍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景区票价公示牌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古风台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

甘谷大象山(3)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大像山文保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