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洲碑刻

标签:
广州药州遗址碑刻九石 |
分类: 粤桂足迹 |
九曜石
1.米题“药洲”石。在池北岸,上有宋代名书法家米芾题刻“药洲”,署“米黻元章题”。该石清代时曾被移到广东布政使署东院和两广总督署,20世纪50年代迁回现地。
2.海上洲石。在北岸西面,圆石为顶,若牛头,四旁有10余窦相穿。宋熙宁年间许彦先在石上刻诗:“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
3.池东石。在湖东端,上下两块石相叠,上石状如黑猪,下石形如巨龟,石身有泡沫小孔。
4.仙掌石。在池东石南面。有米芾在石上题刻诗:“碧海出蜃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明人关鹏在石手掌纹旁题“仙掌”两字。
5.九曜第一石。在石堤东侧,石形像鳌鱼。1988年维修时把石升起约2米,在石底部有明嘉靖年间题刻的“此即九曜第一石也”。还有清代书法家翁方纲题刻的篆书“拜石”和隶书“龙窟”等题刻。
6.药洲石。在湖中偏西处,形如笋峰,高2.4米,上刻翁方钢题“药洲”两字。
7.白色中空石。在“药洲”石西面,上有清人的题刻两处。
8.珠泉石。在湖中西南面,西面刻“珠泉”,东面刻“钓矶”。
此外,现尚有较大的石块散落在湖西南角和西岸。
1989年6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