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越国水关遗址(3)

(2022-09-02 08:51:28)
标签:

广州

南越国

水关

遗址

水闸

分类: 粤桂足迹
水闸结构
——南越国水关遗址之三

   水闸位于当时南越国都城番禺城的南城墙,遗址距今地表深约4米,水闸自北向南可分为引水渠、闸室和出水渠三部分。现存长20.1米。
     木构水闸
的作用是防洪排水。2000年4月,考古人员在广州市越秀区发掘出一处南越国大型木构水闸遗迹。经考,这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木构水闸遗存,是2000多年前南越国城市防洪、排水设施的一部分。洪水季节打开水闸,城中积水可由城内排向城外;珠江潮水升高时,闸板闭合,可以防止倒灌;城中缺水时,提起闸板又能汲水入城。闸地处秦汉时期的珠江北岸线,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可分为引水渠、闸室和出水渠三部分,南北长35米,闸口宽5米、建在灰黑色河道淤土上,其上叠压有东汉、晋南朝和唐宋等晚期建筑遗迹。
整个水闸采用木材搭建,构筑方法是先竖起一排方形木桩,用榫卯嵌入枕木,在木桩外侧横叠三块宽约60厘米的挡水木板,再填土夯实,保证闸室侧墙固定。水闸的闸门位于闸室中部,两侧方柱由上至下凿有凹槽,用于插板闸水,可启可闭,可装可拆,是当时十分成熟高超的水闸控制泄流技术。
   引水渠呈长方形,两侧斜坡至底,斜坡80度。残存约11.1米、渠宽约9米、残高1.1米。其修建过程是:先挖走淤泥,修成渠道,采用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小圆木横垒,打木桩加固,筑成渠壁。渠底部先打下木桩,加固南北向大木条,然后用四排大木条每隔2.05米横放置于南北大木条之上,四排大木条的东西端底部有预先打下的木桩,通过榫卯结构进行加固。
  
     它的出土对了解汉代广州城区的防洪设施及当时城址的布局、结构以及南城墙的位置坐标提供了重要线索。该水闸在建闸材料的选择,松软地基的处理,总体布局,泄流处理,闸室稳定处理等方面都与现代的建闸原理基本相符。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水闸建造在总体上以达到相当高水平。



南越国水关遗址(3)

南越国水关遗址  水闸结构

南越国水关遗址(3)

南越国水关遗址  广州古代水道示意图

南越国水关遗址(3)

南越国水关遗址

南越国水关遗址(3)

南越国水关遗址  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委员会亨利博士考察工地

南越国水关遗址(3)

南越国水关遗址  专家考察和讨论

南越国水关遗址(3)

该水闸功能与现时水闸功能基本相同,即具有防潮、泄洪、引水多重功能。当珠江潮水上涨时,放下闸板防止潮水倒灌入城;而洪水季节则打开水闸,将城中废水排出;城中缺水时,提起闸板又可汲江水入城内。

南越国水关遗址(3)

南越国水关遗址  水闸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南越国水关遗址(3)

南越国水关遗址

南越国水关遗址(3)
南越国宫署遗址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