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寺
标签:
杭州灵峰寺杂谈 |
分类: 秀美江南 |
灵峰寺
南宋建都杭州,使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种梅赏梅也处于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梅花种植范围逐渐从孤山、吴山向西湖周围扩展。到了宋、明时期西湖梅花的种植范围已逐渐影响到了灵峰附近,而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种梅被确定在道光年间。
如果说固庆种梅是灵峰与梅花结缘的开始,让灵峰梅花声名鹊起并对以后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一幅《灵峰探梅图》。咸丰己末(1859)上元后二日,陆小石邀杨振藩、陈觉翁、汪铁樵、高饮江、罗镜泉、魏滋伯、诺庵等十八人于灵峰寺小聚,由杨振藩绘水墨山水,何方谷题“灵峰探梅图”五字,另各人有题咏。后《灵峰探梅图》广为流传,文人雅士多在其上题咏,其中最著名的当有翁同龢的诗:“萧萧寥寥咸丰春,落落莫莫灵峰人。探梅再游常事耳,伤哉浩劫沧江濒。”
令人惋惜的是,民国年间,灵峰寺因地处偏僻,香火不盛,梅树亦因僧人无心料理,日见衰败。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时,灵峰寺坍毁,僧侣星散,梅林更为凋零。至1950年初,仅存断墙残壁与洗钵池、掬月泉、来鹤亭。20世纪70年代,灵峰划归杭州植物园管辖。
杭州灵峰探梅
灵峰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