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峰寺

(2021-02-10 09:13:06)
标签:

杭州

灵峰寺

杂谈

分类: 秀美江南

灵峰寺

 

    杭州植物园的“灵峰探梅”很是有名。记得之前去杭州植物园,由于当时的季节不是初春。所以来到灵峰脚下,也没有梅花可看。很多人知道“灵峰探梅”,但对灵峰寺就知之甚少了。

   杭州的灵峰,宋朝以前称为鹫峰。在晋朝开运年间,吴越王在此兴建鹫峰禅院,到了宋治平二年禅院改称灵峰寺。当时寺内设有眠云堂、洗钵池、妙高台等亭台楼阁,但却没有种植梅花,随着灵峰寺香火日益旺盛,渐渐地鹫峰也就改叫灵峰了。所以在历史上是先有灵峰寺,才有梅花林。

  南宋建都杭州,使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种梅赏梅也处于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梅花种植范围逐渐从孤山、吴山向西湖周围扩展。到了宋、明时期西湖梅花的种植范围已逐渐影响到了灵峰附近,而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种梅被确定在道光年间。
   当时杭州的副都统固庆,喜爱游山玩水,特别钟爱灵峰的幽雅,便拨资重修寺院,并在寺中立石碑《重修西湖北山灵峰寺碑记》,如今这块石碑还矗立在灵峰探梅景区的掬月亭内。固庆还在周边山园环植梅树数百株,几年后,蔚然成林。从此,梅花与灵峰也就结下不解之缘。因此,固庆被后人视为灵峰种梅的第一人。

  如果说固庆种梅是灵峰与梅花结缘的开始,让灵峰梅花声名鹊起并对以后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一幅《灵峰探梅图》。咸丰己末(1859)上元后二日,陆小石邀杨振藩、陈觉翁、汪铁樵、高饮江、罗镜泉、魏滋伯、诺庵等十八人于灵峰寺小聚,由杨振藩绘水墨山水,何方谷题“灵峰探梅图”五字,另各人有题咏。后《灵峰探梅图》广为流传,文人雅士多在其上题咏,其中最著名的当有翁同龢的诗:“萧萧寥寥咸丰春,落落莫莫灵峰人。探梅再游常事耳,伤哉浩劫沧江濒。”

   好景不长,咸丰十年(1860)、十一年(1861)两年,杭州先后两次被太平军攻破,灵峰的梅花也被毁于战火,幸而《灵峰探梅图》在战火中保存了下来,得以被周庆云所见,才有了灵峰补梅的故事。

   周庆云是民国时期的一名儒商,平生遨游天下名山。重游灵峰景区时,望着眼前的废墟和自己手中《灵峰探梅图》的胜景,惋惜不已,就在寺外灵峰亭至半山来鹤亭补种梅花三百株。周庆云灵峰补梅后,曾仿前人的《灵峰探梅图》描绘了《灵峰补梅图》。期间,他不时约文友举行雅集,制图吟咏,著名的一次便是东坡生日灵峰宴集。从此以后灵峰梅花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清末至民国时期杭州著名的赏梅景点。

  令人惋惜的是,民国年间,灵峰寺因地处偏僻,香火不盛,梅树亦因僧人无心料理,日见衰败。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时,灵峰寺坍毁,僧侣星散,梅林更为凋零。至1950年初,仅存断墙残壁与洗钵池、掬月泉、来鹤亭。20世纪70年代,灵峰划归杭州植物园管辖。

 

灵峰寺

杭州灵峰探梅



灵峰寺
灵峰寺的掬月亭


灵峰寺
灵峰寺


灵峰寺
灵峰探梅

灵峰寺

灵峰寺

灵峰寺

灵峰寺

灵峰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理安寺
后一篇:云栖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