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公塔
杭州余杭苕溪南之安乐山顶上为安乐塔,俗称天宝塔,南苕溪北地上为舒公塔,俗称地宝塔。双塔隔溪遥相对峙,镇锁着苕溪这条桀骜不驯的蛟龙,放眼望双塔,对影映苕溪,形成“双塔耸秀”,为余杭古镇一景。舒公,明万历年间的县令舒兆嘉,塔系舒公守余杭时所建,故名。据介绍,塔通高27.46米,木檐已废。塔基宽5.7米,底层直径3.9米,塔内中空,一至五层原有木质阁楼,沿壁有木梯可攀登,今木梯已毁。是古镇余杭的地标性建筑,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舒公塔和安乐塔直线距离不远。但想一次走完,还是要花些力气。从安乐塔北面下山,沿街道没有几分钟,就来到苕溪南岸的西险大塘上,舒公塔就在苕溪对面。古塔位于苕溪转弯之处,塔身掩映在溪水之上,分外秀丽。如果想渡过溪水,可是溪水上无桥无船。距离最近的桥在西面一公里左右。原来船闸就在两者之间,但目前橡胶坝已经拆除,通过船闸无法过溪,无奈只有绕路过溪了。经过半个小时的步行,来到竹林之中的舒公塔塔下。
舒公塔塔身用青砖砌成,部分青砖边缘印有“佛塔官成就”五字。舒公塔每层塔檐采用菱角牙子出檐,檐下绘有斗拱。为稳定结构,每层开塔窗真假二式,交替出现。四、五层塔窗两侧有灯龛。塔顶置铁葫芦塔刹。因河岸筑路有所抬升,舒公塔底层目前位于堤路下面,需要下到堤路以下近两米才能到达。舒公塔原为一座阁楼式方形砖塔,现仅存砖身,塔内中空,四面七层,东西开门。塔原先架有木结构阁楼,塔内沿壁有木梯可登五层,因年久失修,楼梯腐蚀破烂,现今木结构荡然无存。塔每层都有四角挑檐,塔檐采用菱角牙子出檐,檐下用墨绘有斗拱。为使塔稳定结构,每层开窗有真假二式,交替出现。从塔内仰望,可见四、五层塔窗两侧有灯龛。塔顶置铁葫芦塔刹。在塔内、外裸露的青砖上,有部分砖的边缘有铭文为“佛塔官成就”五字。
舒公塔,保存基本完好,原先塔身略斜,1989年修葺时用“沉井纠偏法”扶正,此塔对研究杭州地区明代砖塔功能、结构等具有一定的价值。西南和东北外壁立面相应对称,一、三、五层为火焰形门;二、四、六、七层为券顶佛龛,第四层佛龛左右砌出小龛各一个。东南和西北外壁立面相应对称,二、四、五层为火焰形门;一、三、六、七层为券顶佛龛,第五层塔门左右砌出小龛各一个。顶置铁葫芦塔刹。塔内中空,一至五层原有木质阁楼,沿壁有木梯可攀登,今木梯已毁。
舒公塔属佛教功德塔,造型奇特,为研究我国佛教和古代塔型建筑提供了实例。
舒公塔和安乐塔隔溪遥相对峙
舒公塔
安乐塔、舒公塔双塔耸秀
溪北的舒公塔
远眺舒公塔
舒公塔的市级文保碑
秀丽的舒公塔
舒公塔
舒公塔塔身
舒公塔的塔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