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与人类文明

(2018-12-01 10:00:38)
标签:

杭州

水利

博物馆

水与人类文明

杂谈

分类: 博物馆院
水与人类文明
   中国水利博物馆分好几个展区,昨天介绍的镇水文化是博物馆的露天展区。水与人类文明展区位于博物馆的中央圆厅,以以“水开鸿蒙”、“水主沉浮”、“水利万物”、“水润天下”、“水佑邦国”、“水顺自然”等六面巨幅铜浮雕,汇聚展线、点睛主题,展示和阐述了水与文明起源、兴衰以及水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气势恢宏,效果相当震撼,很是罕见,可谓是精品。
   据介绍,这六面巨幅铜浮雕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铜浮雕作品群,不愧是国家级的博物馆,很有实力。
 
水与人类文明

“水与人类文明”展区位于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央圆厅

水与人类文明

第一幅巨幅铜浮雕:“水开鸿蒙”
混沌苍茫,虚含万象,阐述了水与文明起源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人类世界的起源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之说。在第一幅浮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手持巨斧的正是盘古,他劈开了天地间的混沌,才有了朗朗青天、日月星辰、山水大地,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人类世界。浮雕另一端是采石补天的大地之母女娲,相传女娲造人以后,人们世代繁衍生息,但后来天神交战导致天塌陷,引发洪水危及人间。女娲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平息水患,人类得以安居。浮雕两侧各有神兽——应龙和朱雀,据记载应龙擅长蓄水布雨,助黄帝战杀蚩尤,禹时以尾画地成江河,助大禹治水成功,而朱雀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一。浮雕中间是原始人在水畔舞蹈,祈雨、汲水的场景。整幅浮雕向我们呈现出远古时代人类繁衍生息、文明启蒙的画卷。

水与人类文明

第二幅巨幅铜浮雕:“水主沉浮”
大河悲欢,文明盛衰,阐述了水与文明兴衰的关系;
在这幅浮雕中,我们从左到右依次可以看到象征两河文明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和科尔沙巴德带翼人首公牛石雕;象征玛雅文明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和雨神恰克形象,雨神恰克是行雨的保护神;象征古印度文明的笈多王朝鹿野苑佛陀雕塑和印度教神话传说中有关毗湿奴化身为鱼从淹没世界的大洪水中拯救人类始祖摩奴的浮雕;象征中华文明的天子驾六马车、河北沧州镇水铁狮子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防御工程,它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是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还有象征古埃及文明的蝎王权标头上的刻画和古埃及提水装置沙杜夫,沙杜夫是古埃及发明的一种用于灌溉的提水装置,结构原理与中国的桔槔相同。

水与人类文明

第三幅巨幅铜浮雕:“水利万物”
造物利民,水转年轮,阐述了水与物质文明的关系;
这幅浮雕以古今中外各种以水为主角和核心动力的工具、工程、制造为主要元素,画面中有古希腊人阿基米德发明的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古人制作陶器、发明造纸术、水力纺纱的场景,古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双拱引水渠——大渡槽,汉族民间提取井水的辘轳和用水力带动磨谷物的水磨,还有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的蒸汽机和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水利工程——水电站。极具代表性地描绘了水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影响,说明万物的生发都离不开水。

水与人类文明

第四幅巨幅铜浮雕:“水润天下”
泽被东西,浸润于心,阐述了水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第四幅“水润天下”——泽被东西,浸润于心,阐述了水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这幅浮雕主要表现水对东西方民族性格、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画面左边是一位象征中华智慧的老者在长河边沉思,他代表了古代东方哲人的形象,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后世乃至整个中华文明有深远的影响。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又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画面右边与之相对的是一位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西方哲人形象,正在地中海港口边遥望着上方《雅典学派》场景中的西方智者,他们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凝聚了西方智慧的精华。西方哲学注重对世界及人类的探索,古希腊早期思想家泰勒斯就提出了“水是万物之源”的这个命题。



水与人类文明

第五幅巨幅铜浮雕:“水佑邦国”
治水兴邦,四海安澜,阐述了水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水与政治、军事的关系非常密切,水治则邦安,可以这样讲,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治水史。这幅浮雕画以《禹迹图》居中展开,宋代绘刻的《禹迹图》描绘了大禹统治地域内华夏九州的古中国大全景。雄伟的帝王形象凝聚了几千年以来,众多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对于水利安邦的宏图之志,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康熙乾隆都把水利作为施政的重点。下方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阐释出水利兴国的思想主题。上方是因水权、水源而引发的战火连绵的场景,如约旦河、尼罗河流域的水战争,则从反面更加印证了水与邦国之间同生同息的联系。

水与人类文明

第六幅巨幅铜浮雕:
“水顺自然”绿水青山,人水和谐,阐述了水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习近平2005年在浙江时,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后来,这一理念正式成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这幅浮雕中,雄伟的天坛居于画面中央,它是古代帝王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壮美的河山、宁静的水乡、繁荣的都市,世界各民族劳动人民丰收果实的场景,诠释了水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水与人类文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镇水文化
后一篇:走廊的图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