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纸伞和油布伞

(2018-07-17 08:20:15)
标签:

杭州

文化

博物馆

杂谈

分类: 博物馆院
油纸伞和油布伞
    伞博物馆展示的第二单元内容是“油纸伞与油布伞”。记得孩提时,对家里的油布伞还是很有些记忆。上世纪70年代初,陕西的老百姓家庭用的很多都是油布伞。那个年代,现在的黑布伞和折叠伞几乎没有。上学到了学校,也见过一些女同学携带的很漂亮的油纸伞。这些油纸伞真是中看不中用,记忆中,中学时班里一位女同学,因不小心损坏了漂亮的油纸伞,怕回家被家长责骂,在班上哭泣的场景,仿佛昨天。
    据展示的资料介绍,我国汉代以前的伞尺寸较大,伞面可能是用丝帛以及鸟类的羽毛编织而成,因为价格高昂,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到了汉代,随着纸的发明,情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纸被用作伞面后,伞成为人们能够消费的用具,开始与日常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纸伞表面涂上一层桐油以增强避水性,称为油纸伞,具有良好的避雨性能。棉纺业兴起后,以棉布为伞面材料的油布伞也出现了。它比油纸伞更加坚固耐久,价格较高,还是颇受欢迎。进入近代,传统伞业受到现代伞业猛烈冲击,一种具有明确审美功能的工艺伞发展起来。它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着一丝怀旧的眷恋。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与油布伞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历史。依据宋代高承所著《事物纪原》的说法,在公元前11世纪时,中国就有了用丝帛制成的伞,但至今没有实物证据。汉代纸发明后,开始代替丝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涂上桐油的纸成为伞面材料,标志着油纸伞的诞生。唐代曾出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的纸伞,以便书画家在伞面上写字绘画。也正在这一时期,油纸伞传播至日本、朝鲜、南洋等地。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为主,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油纸伞伴随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路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伞普及,才退出历史舞台。

油纸伞和油布伞
繖伞

油纸伞和油布伞
繖伞

油纸伞和油布伞
繖伞

油纸伞和油布伞
繖伞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主要产地。作为一种雨具,油纸伞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气候多雨,二是有制伞的主要材料——竹。这两方面,中国南方的条件都远优于中国北方,这就决定了中国伞业的发展,尤其是油纸伞的发展,主要是多雨和盛产竹子的南方地区。这种格局,甚至到了金属取代竹成为伞的骨干时,依然如此。关于历史上油纸伞的生产与经营,文献中记载不多。近代以来仍从事传统油纸伞生产的作坊,主要分布在浙江、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福建、云南等竹产区。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金属伞的流行,大量作坊停产歇业,一小部分转向制作工艺伞。

油纸伞和油布伞

云南荥阳油纸伞。相传在腾越城县衙当师爷的郑以公向西街的张姓和周姓两位制伞师傅学艺,并将学到的手艺带回家乡,代代相传,所生产的油纸伞供应整个滇西市场。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油纸伞曾成为甸苴荥阳村农民的主要副业,产品分大、二、小号三种。荥阳村制作的花纸伞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式样美观,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1965年后小油伞停产,仅有少量大油纸伞出售。进入21世纪,当地纸伞业再度引起注意,开始恢复小花伞的生产。

油纸伞和油布伞

福建洋口油纸伞。福建南平洋口镇油纸伞始于20世纪初,最盛时年产量达5万多把。赣东南一带姑娘出嫁曾以有此随嫁为荣,20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油纸伞逐渐被新式的布伞和折迭伞取代,当地改为生产小巧玲珑、轻巧美观的小花伞,伞面以手工绘制各种图案。

油纸伞和油布伞

 福州油纸伞。 福州的纸伞制作相传唐五代时期由开闽王王审知从江浙一带引进。最初的形制为直柄式,伞身粗大,但经久耐用。经宋、元、明数百年的发展,福州纸伞质量有很大提高。清乾隆年间,福州雨伞的出口量仅次于布匹、瓷器,居第三位。晚清至民初,福州府全城伞店大小共三百家,规模较大的有“杨常利”和“富贵”,中等规模的有陈世泰、林新利、潘忠明、长利炳、张兴泰、一团和、陈天利、张泉发、潘赏和等十余家,小户约有两百多家。

油纸伞和油布伞

台湾原乡缘纸伞。随着一些客家人迁往台湾定居,油纸伞在台湾亦有所发展。油纸伞除了挡阳遮雨外,也是婚嫁中不可或缺的礼物。台湾美浓至今保留油纸伞制作。

油纸伞和油布伞

武汉苏恒泰油纸伞。苏恒泰伞店的创业人苏文受是湖南长沙的伞匠。清同治元年(1862)举家迁到汉口。起初挑修伞担游街串巷,随担少量兜售自制的雨伞。三年后在关帝庙魁北巷口开设苏恒泰伞店,专制湖南油纸伞,因质量上乘,月产量由100余把发展到6000余把,仍供不应求。后又在大火路先贤巷开设作坊。为增加产量,采用分工流水作业制,以7人为一组,4人做伞架(其中再按长达骨、短撑骨、装葫芦和伞把分工),3人格伞衣(2人裕纸、1人刷油)。

油纸伞和油布伞

浙江余杭油纸伞。余杭油纸伞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董文远九房开设的伞店。产品主要包括渔船伞、文明伞等。由于品质精良、经久耐用,深受人们欢迎。一些外地香客途径余杭时甚至会在半夜叩门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     
油纸伞和油布伞

 湖南益阳油纸伞。湖南益阳伞做工精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深受人们的喜爱,故有“湘潭木屐益阳伞,沅江女子过得拣”的说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益阳一带有30多家制伞作坊,伞工1500多人。20世纪中期是益阳纸伞兴盛时期,最高年产量达120多万把。随着尼龙布伞的出现,产量日减,纸伞销售转向国外市场。当代的益阳伞具有伞型轻巧、色泽鲜艳、透明结实、美观耐用等特点,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油纸伞和油布伞

四川泸州油纸伞。四川泸州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以生产大红伞为特色。鼎盛时期境内共有100多家作坊,从业人员上万人,主要集中在江阳区蓝田、泰安、沙湾、分水、弥陀、小市等地,年产纸伞2000万把。随着旅游市场与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油纸伞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喜欢油纸伞的人们逐渐增多,泸州油纸伞开始走向复苏。由于严格保持传统工艺,泸州油纸伞成为这一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油纸伞和油布伞

江西婺源甲路油纸伞。相传宋代,江西婺源甲路村人根据丞相马庭岚从京城带回的油纸伞进行仿制,并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使甲路村成为油纸伞的重要产地之一。甲路油纸伞美观大方,坚固轻巧,在民间有良好的口碑。相传清帝康熙微服在婺源看徽剧时忽然下雨,前排观众撑伞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有顽童向前排观众掷石,石子击中其中一把伞却反弹。康熙帝派人询问,得知那把伞产自甲路,于是有了“甲路伞,甲天下”的说法。甲路伞于1936年曾获得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

油纸伞和油布伞

 湖南长沙油纸伞。长沙制伞业源远流长,长沙纸伞是颇负盛名的手工业特产之一。从清末到民初,长沙纸伞店大增,渐有“本帮”和“衡州帮”之分。本帮设店老照壁、北门口、学院街、鸡公坡等处,衡帮店子多在炮厂坪一带。老照壁的制伞大户数李恒茂;北门则为陶恒茂。陶恒茂纸伞以工艺过硬等原因,成为长沙伞业的领头羊。20世纪20年代初,潘氏兄弟的“菲菲伞”问世,成为继陶恒茂之后长沙又一家著名的伞业。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结构。不管制伞的材料是什么,伞的基本结构基本是一致的。主要由上巢、下巢、伞骨(长骨)、伞头(短骨)、伞面、伞柄、手柄、弹性构件等几个部分构成的。伞具使用时,通过对其伞斗下方的下巢施加推力,该力沿着伞柄方向向前移动,通过伞斗撑起。伞面撑起后,伞柄的弹性构件自动弹起,将其固定。伞面的弧形使伞面不会对风力形成过大的阻力,减少了因风力而破坏伞具的可能,同时也减小持伞时的力度。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制作。制作一把外形美观的伞具,整个工艺过程中包括几十道工序,按先后顺序可概括为选材、加工零部件、组装伞骨架、贴伞面、伞体装饰等五大阶段。传统手工伞具的制作,在生产方式上采用有序的分工,伞具的各个零部件在不同的作坊中加工,最后到一个工厂里再由一个流水线来组装骨架、贴伞面、装饰等。

油纸伞和油布伞

削刨竹青、做伞骨、装伞架、绕边线、糊伞、收伞、定

形、切伞、晒伞、装伞杆、装伞柄、画伞、上桐油、上光油、

缠伞头、穿内线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制作。选材:
 竹、木材、绵纸、布、丝绸、桐油、柿油等。
 —伞骨:即支撑伞面的部分,以楠竹(毛竹)最佳。
 —伞杆:中间直的那根部分竹杆,一般用箭竹。
 —伞面:常见的材料是特制手工棉纸。
 —伞托:支撑伞架部分(上、下各一),一般用优质木料做成。
 —伞柄:手握的部分,一般用木柄或藤条。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制作。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制作。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制作。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制作。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纸伞的制作。

油纸伞和油布伞
伞铺与伞匠

油纸伞和油布伞
伞铺与伞匠

油纸伞和油布伞

伞铺通常设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多为家族经营,规模不大,作坊与店铺连在一起,形成前店后坊的格局。也有一些地方采取分工作业的方式,一些作坊专制伞骨,另一些从事伞面绘画,也有一些专事组装出售。在一些作坊和店铺,悬挂着一片红红的油纸伞,成为小镇上一道靓丽的景致。油纸伞用久了会破损,不过没有关系,无论在城里,还是在乡村,时不时就能看到修伞人的身影。经过他们灵巧的手,一顶完整如新的伞,又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油纸伞和油布伞
伞铺与伞匠

油纸伞和油布伞

 油布伞。 随着棉布的发明,人们采用油纸伞在棉纸上涂桐油的技艺,发明了在棉布上油的油布伞。它与油纸伞一起,成为中国民间主要的雨具。清代的民间,广东、福建等地还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虽然油布伞坚固耐用,经得起烈日曝晒,不怕暴雨打击,但由于较笨重,花色不多,流行的程度不如油纸伞。不过,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绵绵的雨天里,杏黄色的油布伞连成一片,为人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油纸伞和油布伞
展出的工艺

油纸伞和油布伞

古典工艺伞。一方面,制伞匠人经验的积累和品味的提高,伞的制作开始超越实用层面,成为一种工艺品;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金属伞的普及,传统油纸伞迅速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传统伞业转而制作工艺伞。由于工艺伞的实用价值让位给审美价值,所以在选料、工艺和装饰上力求精益。工艺伞伞骨采用精选的淡竹,经复杂的手工使伞面收拢又回复成一支天然竹节。伞面则有油纸,花边,绸作原料,图案形式可分为刷花伞,绘画伞,绣花伞,各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油纸伞和油布伞
工艺伞

油纸伞和油布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国伞的起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