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界石碑
游览枫泾,深感这是个有神话传奇和有故事的江南古镇。
枫泾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在青浦朱家角古镇游览时,也看到有保存完好的清代邮筒。
在枫泾,除了在镇上看到一些清代的遗迹,还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您还可听到关于吴越界台界碑的历史和神话故事传说。枫泾著名词人沈蓉城的《枫溪竹枝词》里有这么一首诗词:“天目来源一水长,玉虚高观峙中央,界桥两岸分南北,半隶茸城半魏塘”,这首诗词写出了枫泾古镇最具特色的历史地理特征,枫泾从有市以来,就南北分治。枫泾分治不同于其他镇,长期以来分属两个省份,站在界碑线旁,一步可以踩两省。我来拍到的这一块地方就是界河台。在石栏杆中间刻有“吴界”和“越界”的石碑。这是枫泾历史的奇迹,也是闻名天下的一镇跨“吴越”之地的地标,是当时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交界处。大家可以往地面上看一下,在界台地面上有很多石墩,这些石墩是哪里来的呢?其实关于这些石墩当地还有个神话般的传说。
据说,早在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还未投胎之前,两人都在天宫任职,俩人闲来无事时一直下围棋,经常在黑白之间博弈,棋艺不相上下。一天,俩人又摆开棋牌,当时夫差开了小差,走错了一步棋,等他发现想悔棋时,勾践却死活不让,于是两人便争吵起来,在争吵的同时不小心将两盘棋子从桌上洒落下来,正好失落在枫泾变成了这些石墩,这就是这些石墩的传说。后来,两人修成正果后,重新投胎下凡,成了越国和吴国的君王。当年两人在天宫弈棋的较真成了现实中的搏杀,而枫泾成了当时两国交战的拉锯之地,时而收复,时而失去,所以在枫泾留下了许多关于勾践与夫差的故事。
知道了这些石墩的由来后,有的游客就数两旁的石墩,发现两旁石墩数量不同。吴界处有47个石墩,越界有44个石墩,从棋法上讲是多了3目,暗示着吴国曾战胜过越国。
当然,这只是个神话故事,现在看到的吴越分界碑,正对面的就是原来的界河遗址,由于界河分界,当时的枫泾一半归浙江,一半归江苏,在分治社会时,界河桥成为一道屏障,司法不同,各自为政,如北镇的人犯了法,逃过界河桥,就可逍遥法外。即使警察追到界河桥边也戛然而止,望桥兴叹。直到1951年3月,枫泾南镇并入北镇,才结束了南北分治的特殊历史。
清代邮局的遗址,可以看清“邮电局”的字样
街旁落款为光绪元年的商号牌匾
这就是枫泾古镇著名的界石碑
枫泾古镇的吉祥砖雕。
砖雕在陕西的的关中地区也看到不少。在江南一些景区游览时见到多是石雕,因此见到砖雕也是感到很新奇。游览时无意中看到在道路右侧的墙壁上有3块砖雕,颇感兴趣,就拍了下来。两边圆形的是一对麒麟,中间这块长方形的砖雕刻得是凤吹牡丹图,麒麟和凤凰都是中国传统祥兽,有招财纳福、镇宅避邪作用,两旁刻着一首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半亩子种孙耕”,上联的意思是指与他人交往只有宽容豁达才能扩大交友空间,如果遇事能忍让三分就更加天宽地阔了。下联的意思是劝人培育一点善德,留一些嘉言懿行,让子孙效仿,才有所收获,有所继承。
感觉这古镇的吉祥砖雕很有点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思
古镇的街道
古镇的长廊
古镇的街道
古镇的小桥
古镇的巷子
照片为2016年4月14日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