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无锡的荣氏家族
走出“转盘楼”,沿廊南走,前面是“承馀堂”和
“承德堂”所在,荣宗敬的“承馀堂”具上首,下首的是荣德生的“承德堂”。走进“承德堂”,堂中樑柱上的隶书楹联赫然醒目,上联为“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下联是“择高处走,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是清朝儒将左宗棠的楹联。这是荣德生最为欣赏的联语,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并为荣氏家训。
默默地诵读着联语,心中浮想翩然,荣德生为国家建设、为家乡发展提出的一系列主张真可谓“发上等愿”,尤其他所提出的“大农业计划”开发西部的主张,如今已上升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他热心公益,捐资办学、造桥修路,做了许多造福桑梓的事业。荣德生用60大寿时亲友送给他的礼物建造了“宝界桥”,连同他的孙子荣智健捐建的一座桥,就像两道绚丽的彩虹并架在碧波荡漾的五里湖上;他慧眼独具,创办了江南大学,为培养人才起到了巨大作用;他还创办了藏书近20万册的大公图书馆,解放后,他将图书全部赠送给无锡市图书馆,辟建“梅园”,福及广众,所有这些,举不胜举,可荣德生自谦为“结中等缘”;他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从无奢侈的追求,粗茶淡饭,竹布长衫而足矣,真正做到“享下等福”。曾应邀在江南大学任教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荣德生的人生观和实践一致,在他身上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传统中优良的一面。
在厅堂的东侧,悬挂着一幅楷书楹联,“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字迹清秀遒劲。这是荣德生1943年冬书的对联。更是荣德生爱国心志的彰显,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军在中国大肆抢掠,荣氏企业也难逃厄运。但荣德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抵制日货。他严词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为了表明心志,他写下了这副对联。解放后,他不顾年事已高和体弱多病,积极参与国家大事,领导荣家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他告勉后辈“要积极生产,为祖国出力”,赤子之心灼灼,爱国之心拳拳。
“白云悠悠黄鹤去,万丈霞光照后人”,走出荣氏古里,回望着高大的牌楼,心依然沉浸在古居里的一景一物之中,思绪万千。高风传后世,美德昭后人。感叹无锡这里真是人杰地灵,孕育人杰的地方才是最美的景,先贤们才是无锡最美的人,他们的名字将会与横跨在五里湖的宝界桥一样,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彩虹,光耀千秋,烛照后人。
荣氏故里荣巷
荣毅仁纪念馆的后院
荣氏牌坊
荣毅仁纪念馆后院景色
荣毅仁纪念馆展室
荣毅仁纪念馆转盘楼
荣毅仁纪念馆正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