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三绝”

标签:
旅游安徽徽派建筑三绝 |
分类: 旅游足迹 |
徽派建筑“三绝”
在古徽州的许多古乡村游览参观,发现徽派建筑整体呈现:白墙黛瓦马头墙,石雕、砖雕、木雕门楼小窗户,四水归明堂,大厅前堂模式化,板壁挂书画,几案钟、瓶、镜,楼上美人靠,采光靠天井,楼上楼下设厢房的格局。旅行家徐霞客曾说:“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倒觉得,大宅院出来无须再看徽派民居,大宅院就是一个徽派建筑文化博物馆,徽派民居的所有一切,这里应有尽有。同时包容古徽州村落的特色精品建筑,如宗祠、戏台、花园、水榭、廊桥等等。
徽州的大宅院,门前引来龙川水,背倚天都作屏障,是一块坐北朝南的风水宝地。宅院结构为进院落式,多为三进,大家族则进数更多。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程朱理学中强调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思想和人伦规范跃然眼前,长幼尊卑排列有序,忠孝节义渗透其间。
随便走进古徽州任何一个稍有名气的村落,少不了的都有家族祠堂。除了它的宗教意义外,主要就是个标志性建筑,它的建筑规模就是这个家族地位显赫与否的标志。大宅院中的家族宗祠是大宅院中最大的建筑,肥梁瘦柱,明堂敞亮,各种装饰雕刻极尽精美,显示出绝对的威严和尊贵。在中国明代以来形成的商帮中,惟有徽商最终是读书和教育,厅堂之上“学道爱人弦歌百里;赋诗见志教诲千秋”、“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欲后有良图惟俭与勤”的楹联一语道破徽商家族安身立命之本。而中堂之上悬挂的“金殿传胪”匾,是歙县雄村人曹文埴高中二甲第一名的见证。有了这个匾,祠堂便熠熠生辉。
在徽商大宅院正堂门前有两尊石雕赑屃,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赑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瑞兽,好像麒麟,用它镇宅有安居祥和之意,加之它身驮的宝物形状如同铜钱,寓意招财进宝,与中国传统的“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不谋而合。大宅院里这两尊赑屃的头顶和身驮的宝物都被抚摸的黝黑发亮,或许人们在希望摸得好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先人的气息。
在徽商大宅院里,还有一个私塾,面积虽然不大,但桌椅齐备,且光线充足。将这个私塾移建在这里,是要告诉参观者,任何一个古徽州村落都有许多私塾。从一个家族就拥有众多私塾的情形里,足以说明徽商重教育崇礼仪的风尚。
徽商大宅院里的大戏台,装修古典雅致,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戏台,似乎让人多少看出了一些徽州商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影子。大宅院里徽派民居的大厅陈设,就是所有徽派民居大厅陈设的实况。厅堂正中照壁上垂挂的是大型画轴,又称中堂,内容一般为山水、花鸟或象征吉祥如意的福、禄、寿。但每逢传统祭祀之日,主人便将画轴收起,改成垂挂祖宗遗案,祭祀结束,再换上画轴。画轴两边,往往垂挂红底金字或蓝底金字、大都是出自名家书法的木质漆联。画轴之下,设有条案。条案用质地坚固的珍贵材料加工而成,大多非常沉重。条案前摆有八仙桌,八仙椅。条案上,通常在正中位置摆有自鸣钟。钟的两侧为瓷器帽筒。帽筒左边摆有古瓷瓶,右边摆着精致的木雕底座镜子。古时称左为东,右为西,所以这种左瓶右镜的陈设,又叫“东瓶西镜”,加之自鸣钟,寓意“终生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