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派建筑说"脊吻"

(2015-09-21 09:01:06)
标签:

安徽

徽派

建筑

大屋

脊吻

分类: 旅游足迹
徽派建筑说"脊吻"
  徽派建筑格式的大屋脊吻.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且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如正吻: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说法不一.民间常有姜大公在此"镇妖捉祟"之说.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怕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还说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诸种说法皆为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南史·王琳传》:“所居屋脊,无故剥破,出赤蛆数升,落地化为血。”周立波《骤雨》第一部一:“这黑大门是个四脚落地,屋脊起龙的门楼。”
 指屋栋,栋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犹援庙桷动於甍” 唐孔颖达疏:“《说文》云:‘甍,栋梁也。’此是屋上之长材,椽所以冯依者也。今俗谓之屋脊。” 唐孟郊《劝善吟》:“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在我国古建筑的屋脊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些神兽的造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吻兽。吻兽是中国古建筑中屋脊兽饰的总称,本文要说的鸱尾指的是正脊两端的这种吻兽,它是吻兽的一种。
 山东一带民间建房除用石雕装饰之外,还要在屋脊上作陶兽装饰,其形象有狮、马、牛、羊、鸡、鱼,通称“六兽”。“六兽”之外,还有龙形的“大兽”与“小兽”,“亭子”与“楼子”。“六兽”装在屋脊上,单脊的房子一字排开,中间为鱼,左右顺序为鸡、羊、牛、马、狮,两端为“大兽”,中间也可以用“亭子”或“楼子”。庑殿式瓦房有五条脊,大脊中间为“楼子”,左右顺序为鱼、鸡、羊、牛、马、狮,两端为“大兽”,小脊由上至下为鱼、鸡、羊、牛、马、狮,最后四个屋角都装“小兽”。
  古建筑屋脊按照位置不同,屋脊有正脊、垂脊、博脊、角脊、“戗脊”、元宝脊、横屋脊、圈脊。
  按照做法不同,屋脊可以分为大脊、过垄脊、清水脊。
 正脊:正脊是处于建筑屋顶最高处的一条脊,它是由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由建筑正立面看,正脊是一条横走向的线。一般来说,在一座建筑物的各条脊中,所以也称为“大脊”。
 垂脊:在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而在歇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和戗脊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垂脊都是沿着山面的博风板走势下垂。
 戗脊:在歇山顶建筑中,垂脊的下方从博风板尾处开始至套兽间的脊,叫做“戗脊”。
 博脊:歇山山花下的屋脊,或者重檐屋顶,下层檐围绕屋神的屋脊。
 鸱尾最早的名称应该是蚩尾。唐代苏鹗写的《苏氏演义》中提到:“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可见蚩尾是汉代人的称呼。那为何“今人多作鸱字”呢?鸱,即鹞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玉篇·鸟部》曰:“鸱,鸢属。”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隹部》也有解释:“ 即鸱,鸱为 的籀文),俗称鹞鹰。”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鸱是一种鸟。那这种鸟与水之精灵的蚩尾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是因为正脊两端的吻兽造型略如鸱的尾部,所以人们管它也叫鸱尾了。而且鸱、蚩音同,看来很是合适了。《晋书·五行志》中记载:“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鹊巢太极东头鸱尾。”《陈书·萧摩诃传》:“旧制三公黄阁听事置鸱尾,后主特赐摩诃开黄阁,门施行马,听事寝堂并置鸱尾。”还记得《水浒》第九十八回“张清缘配琼英,吴用计鸠邬梨”中的一段吗?“次日,琼英尚记得飞石子的法,便向墙边拣取鸡卵般一块圆石,不知高低,试向卧房脊上的鸱尾打去,正打个着,一声响亮,把个鸱尾打的粉碎,乱纷纷抛下地来。”鸱尾这一名称不但在官私著述中多有记载,而且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所以直至今日鸱尾这一名称还在被广泛地应用。可以说鸱尾是正脊两端吻兽最常用的名称了,而早于它的蚩尾倒是不怎么被人提及了。
 后来,大概是到中唐之际,鸱尾又叫做了鸱吻。这一名称的改变是其造型改变引起的。由原来鸱尾前端与正脊齐平变为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称鸱吻。
 唐代刘的《隋唐嘉话》下:“王右军(羲之)《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藁草……开元初年,润州江宁县瓦官寺修讲堂,匠人于鸱吻内竹筒中得之。”《旧唐书·玄宗纪上》:“开元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风,拔木发屋,毁端门鸱吻。”
 
徽派建筑说"脊吻"
 
 
徽派建筑说"脊吻"

徽派建筑说"脊吻"

徽派建筑说"脊吻"

徽派建筑说"脊吻"


徽派建筑说"脊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