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与逻辑在思维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标签: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祖母细胞 |
http://s10/mw690/3f0fda9b4cd6c2d798229&690
人们总是认为形象思维是神秘的,形象思维就是人对于外界信息产生的直观印象,形象思维并不是在人脑中真的产生图像、声音、颜色等形象,而是能够直接感应到外部形象并在神经系统中产生对应的映像点。比如所谓的祖母细胞,这个细胞能够在看到祖母、听到祖母的声音、提到祖母的名字时产生激活,它只是一个细胞群,而不是能够画出祖母图像,产生祖母声音的内部结构。
这样看来,形象思维的原理就简单了,就是神经结构与外部事物建立起一一映射关系,只要激活了这群细胞,我们就会产生与看到、听到外部对象一样或类似的心理感受。人脑具有自组织学习能力,通过这种学习能力,逐渐建立起世界图景,这个世界图景是在多次反馈中形成、修正、发展起来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个图景逐渐符合外部世界的真实面貌而具有预测能力,然而这个图景并不是有形的,而只是一种一一对应关系。
在高等动物大脑中,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文字之前,动物或人类只有通过形象思维去认识世界,但是人们依然具有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感运用能力,依然能够进行大部分生活,能够活得很好。
逻辑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呢?逻辑思维源于语言,由于语言的产生,人们对感性的概念有了指代的对应关系,好处是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传达指令,描述事件。由于概念与概念之间客观固有的逻辑关系,人们在概念之间建立了分类、范畴等逻辑关系,并且运用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更进一步的推理是形式逻辑产生之后才清晰下来的。推理能力大大提升了人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就是逻辑思维所产生的作用。逻辑思维是客观存在在主观中的表达,是必然产生的,也是人类智能发展的结果。
形象思维是原生的,也就是一个人、一个动物在不接触文化知识的情况下能够自然产生出来的思维能力,不需要学习,不需要接触社会,不需要文化传承。逻辑思维可以自发地产生一些,这些思维能力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现和积累的,但是这种原创的逻辑思维毕竟和现代文化不能同日而语,非常有限,现实情况是人在出生之后就会接触语言和概念,在人类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中成长,并接受着系统化的教育,是在外部的主动建构下产生的。如果没有外部的文化,就像狼孩,其智力水平是非常低下的。
不同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因天赋的不同而不同,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先天的因素,这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个人的基因有所不同,父方与母方提供的基因通过结合重组,形成的子代,既不同于父方、母方,也不是双方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重组产生一个独特的组合,通常这种组合都在人类智力范围内,但是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不同。这种差异性对人类的好处是能够产生自然的分化,这种分化对于形成社会角色分工非常重要。后天的原因就是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接受的信息刺激不同,形成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差异。
逻辑思维是主要是依靠后天培养的,并且大大提升了人的智力水平,但是并不能说逻辑思维就比形象思维重要,因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智力水平。人的逻辑思维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这就好比土壤和植物,没有形象思维的土壤,植物只能是枯木,就像现在的所谓专家系统,没有植物的土壤永远只能长一些荒草,开不出绚丽的花朵,就像狼孩。
从重要性上来说,形象思维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逻辑思维,因为没有形象思维的人是无法维持生存的,而没有逻辑思维的人大不了就是笨一些。就像人没有食物就会饿死,而没有钞票只是生活水平下降一些。但这也不能降低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现代人已经基本上脱离了贫困,食物是必须的,钞票也是必须要的。要发展还得靠逻辑思维能力,靠文化建立起知识体系和科学体系,毕竟人类要发展,充分在后天开发形象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注重逻辑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