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10-诡秘三分石
(2022-12-04 10:11:27)
标签:
历史旅游徐霞客杂谈 |
分类: 徐霞客的故事 |
出生入死
——徐霞客楚游日记
《电影文学剧本》
十、诡秘三分石
1、收藏杨梅石
群峰。
【字幕】
隔水塘远眺陵区的全景。
舜源峰。峰下的舜陵。徐霞客和顾行叩拜。
玉琯岩。明宗陪徐霞客看洞外刻字:“九疑山”,再看《九疑山碑》。
(明宗:和尚,40余岁,热情的业余导游)
顾行指“玉琯岩”中“琯”字:“老爷,这是个什么字?”
徐霞客:“琯,用玉做的笛子。用竹做的笛子也念guan,是竹头‘管’。”即在顾行手掌上写“管”字。顾行对着岩刻,比划着“琯”字。
明宗好奇:“这小哥还识字?”【字幕】:明宗
徐用温和的眼光望着顾行,说:“小子曾陪犬子们读家塾,又给老夫做过几年书僮,胡乱识得几个字。”
(从低位镜头可看到,三个人都是穿草鞋,此后,徐霞客和顾行出游多穿草鞋,或赤足)
明宗:“杨梅石现在很难挖到,快绝迹了,百十人来只有一两人有这个运气。”
徐霞客从砂石里翻出一石,在溪流里洗净,递给明宗:“这个可是?”
【特写】杨梅石。
明宗惊喜道:“是杨梅石,徐老爷真是好运气。”
徐霞客高兴地说:“哈哈,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是缘分。”
明宗不解。顾行解释道:“我家老爷喜欢玩石头。”
徐霞客在手心搓揉着杨梅石,十分喜爱之态:“麻麻酥酥的,真是极好的把玩石,美中不足的是小了一点”。
【话外音】“九疑山杨梅石,是徐霞客在西游途中收藏的第一枚奇石,此后,在广西、云南有多次购买、收藏、欣赏奇石的经历。”
(此后,这枚杨梅石经常出现在徐霞客的掌中)
徐霞客指身边溪流问明宗:“洞里水流往何处?”
明宗:“听人说,流到广东连州去了。”
徐霞客摇头:“那是妄言,有南岭相阻,流不到广东。应该是潇水的源流之一。”
明宗:“潇水的主源,是在三分石。”
徐霞客:“老夫既然探源,必至源头。‘惟指示之功,胜于追逐’。烦请明宗师父代寻向导。”
明宗:“三分石在深山瑶境,须得瑶人带路。明宗先去访访。”
2、诡异三分石
一瑶居前。
平地瑶老刘在编竹篓。(老刘,30多岁,不卑不亢,是个快乐的人)
明宗作介绍:“这位是老刘,平地瑶,常进山去采草药。这位是南京来的徐老爷,阿行。老刘,徐老爷想去三分石,烦你带路。”
老刘:“去三分石,那是钻老林、爬大山,太远、太难走。”打量一下单瘦的徐:“你老这身子骨,去不了。”指壮实的顾行:“这位相公,还行。”【字幕】:老刘
徐霞客抚须笑了:“老汉天生长腿大脚板,命中一生走四方。若论爬山走远路,不比这‘相公’差呢。”
顾行:“我不如老爷。”
老刘:“好吧。带路,是要脚力钱哟。”
徐霞客:“应该,依例便是。”
密林中,巨树参天。三人行,老刘背竹篓(装大包袱)戴竹笠,带头行,用砍刀劈路旁荆棘,或采挖路边草药。顾行负小包袱、竹笠;徐霞客肩黄布包、纸伞,持杖行。
山脊小径上,映山红盛开。
一路是老刘欢乐的瑶族山歌。
山谷中溪流,三人踩水中石磴过,沿溪行……
徐:“老刘,这溪水有名字么?”刘:“叫牛头江。”徐:“水从哪来?”刘:“三分石呀。”徐:“该着是潇水的源流了。”
一个三叉口,路被伐倒的巨树、乱枝所阻。
三人正寻路,突然一声呼哨,从斜刺里如舞蹈般蹦出七、八个持刀枪挺叉耙的人,“哬哬”叫着成扇形围住三人,刀叉直抵前胸。徐和顾吓得一动不敢动。
老刘竟然毫无惧色,坦然上前,向来人抱拳过眉(似一种什么暗号),用徐霞客听不懂的一种语言与来人勾通……
一人即逼近徐、顾,上下打量一番,又转向老刘谦卑地躬腰抱拳过眉,即手一挥,领众人“嗬嗬”叫着,舞蹈般飞快遁去。
徐惊魂稍定,问刘:“是什么人?”
刘:“高山瑶,造反,当山贼了。里面的山窝,是他们的老营,有七、八十人。上个月,在永州抢劫商铺,还杀了一个捕官的,就是这一伙。高山瑶,十人九反,几百人做一伙,几十人也是一伙,冷水坳、高良源、久长源那里,都有山寨老营。”
徐担心:“那我们……”
老刘却得意的笑了:“徐老爷放心。老刘虽是平地瑶,与高山瑶还有几分薄面,有我,他们不会伤到你们的。”
徐霞客:“要没你带路,我就是羊入虎口了。在这山里,你老刘必是个人物,明宗师傅找到你,真是我的幸运。”
老刘哈哈大笑:“也是我的幸运咧,才知道世上还有你这种怪人。把个水从哪里来的搞这么清楚,有什么用呀。”
徐一时语塞,也哈哈笑起来:“是呀,有什么用呢。”
两人的笑声在山涧间回荡着。
山间。天渐黑。
一片斑竹林,一棵老松,一个火堆。徐霞客躺在被子里就着火光写日记,顾行钻在另一头。老刘在火堆边烤蘑菇。
老刘将蘑菇递给徐霞客:“徐老爷,山上没有水,做不了饭。”
徐霞客:“有山珍呀。”
顾行向老刘说:“人家都说,我家老爷远游,可以三天不吃饭,吃一点东西可以饱三天。”老刘:“那你呢?”“我不行,这么一点,不吃倒好,吃了反饿得慌,肚子呱呱叫呢。”
徐霞客:“睡吧,睡着了就不叫了。”
说话间风起,渐大。
渐成旋风,卷火星飞舞半空,“啪啪啪”响,烟雾升腾变幻莫测,时而如兽,时而如魔,时而下伏,时而冲天……三人惊得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继而是雨。三人聚树下,以笠伞摭挡,仍难免全身湿透。火堆慢慢熄了……
3、知险而返
晨。山梁小径上。三人轻装行(只戴伞笠,其它行李暂放夜宿处)。
在前开路的老刘指前方:“看哟,那就是三分石。”
云雾中,三分石雄伟耸立的轮廓。
徐霞客:“呵,与浙江衢州的江郎山差不多,只是路太难走”。越过老刘,快步前行。
老刘向顾行:“你家老爷真能爬山呢。”
山间石阵间。
暴雨突下,茫茫一片。
老刘自语:“碰鬼了,一路上尽是怪事。唉呀……”他脸色突变,急呼兴致勃勃地走在前面的徐霞客:“徐老爷,不能走了。”
徐霞客回头:“为何?”
老刘:“老刘闯大祸了,进山时忘了拜山神,昨晚,山神爷就有怪罪了,再走必遭大灾。要保平安,只能下山。快走吧!”即转身慌乱地往回跑。
顾行:“老爷,又是我们两个人了,还往前走么?”
徐霞客抹一把脸上雨水,习惯性的说:“走。”
即观察前方:雨幕,浓雾,什么也看不清。正犹豫着,耳边响起金祥甫的叮嘱:“只愿您老凡事小心,千万不要冒险”、“不要冒险……”
徐泻了劲,心有不甘的说:“还是下山吧。”
顾行不敢相信:“老爷?这是头一回呀。”
二人沮丧下山。
徐霞客自嘲道:“老爷老了,胆子也小了。‘登山必极顶’,这回是破例了。好在潇水之源已探。”
顾行:“回去可以走原路了。”
徐:“三分石的水系还不甚清楚,我们去高良源。”
顾行:“那地方有山贼呀。”
徐:“无碍,有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