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秦皇坟墓中的铜车马加油 |
分类: 紫禁城下的奇遇 |

秦皇坟墓中的铜车马,加油!【紫-172美图】
【原创长篇小说】紫禁城下的奇遇 [172]
三
北京克林斯基长寿产品博览中心开业了。
凡国人聚齐,需作欢乐状时,都要发自肺腑喊上点什么。正规的该怎样喊?几千年的文明史概无记载,故无从考证。
上世纪,兴万众欢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和“永远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后来不兴了。改成“欢迎、欢迎、欢迎!”,这是个进步。再后来,不知是怎么回事,兴起“噢、噢、噢……”了。虽然,张艺谋那“风、风、大风!”挺有气魄的,可满处都乱喊这,那还不真疯了?眼下,拥进博览中心的人们,在“噢、噢、噢……”
入驻的公司、厂商,看惯了商厦开业的情景。无非是各界来宾、礼仪小姐、记者和“乌漾、乌漾”的人群,以及成排的花篮、放飞的氢气球、五颜六色的飘带,然后是彩旗翻飞、鼓乐齐鸣,领导讲话、贵宾剪彩,接着是会餐、敬酒、送礼、送牌匾。自然按照国情的程序办事。商人们,对这些早就司空见惯了,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产品,有人买没人买,受不受欢迎。
来宾们涌进了展厅,看一些人的架式,应当是些头面人物或是趁钱的主儿。长寿产品嘛,就是定位给这层次的。赶上好时候了,这种人比谁不怕死?都是一些想活起来没完没了的主儿,错不了。这些客人显得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慈祥的微笑、温和的细语,多么好的氛围。百问不烦、百拿不厌,新时期的张秉贵们,尽开颜。
在中国,竞技场上和民间的活动中,需要当事人加大力度时,助威的人们,历来也没什么上口的口号。大众与官方共同认可的,只有“加油”二字。但是翻遍了词典,却找不到出处。试想,“加油”的典故,只有二种可能。其一,起源于工业机械革命,作为动力机械设备,需用燃料油作动力,那是必须要“加油”的。故“加油”严格来说,应算是外来语。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在先农坛体育场看足球时,万众一心就会喊“加油”了?那时,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是三轮、排子车、马车、小推车、自行车……那多是为了减少摩擦,需要搞上些油的老式机械,在转动部分点上几滴油,运转起来,自然轻快、好使。需用燃料油作动力的,特别是动用自己腰包亲自去加油的东西,并不普及。哪有现在的私人卧车、摩托车、“残摩”、农用汽车、拖拉机、甚至民营公司的公务飞机……需要自己出钱加油那么让人切肤?以致使“加油”二字经常挂在嘴边。最起码,当时汽车消费就没达到现在这程度,加油概念的深入和普及,怎么也应当从现在算起。
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到“加油”的出处,古代的春秋战国有战车,秦皇坟墓中有铜车马,近代是“骆驼祥子”的洋车以及现在的自行车……这些可都是需要搞油的机械,根本和“加油”挨不上边。
直到王铁人时,因为整个国家燃料油极度的短缺,又受到了外国人的欺负,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大家才真正体会到“加油”的重要性!也许这算作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