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莲英的春宫图 |
分类: 紫禁城下的奇遇 |

李莲英的春宫图【紫-165美图】
【原创长篇小说】紫禁城下的奇遇 [165]
中年人说:“拿这‘钓鱼’吧?”摊主说:“爷们,您看这‘品相’,这、这是李莲英李大总管玩过的……”中年人说:“别逗了,太监玩儿这个?是不是走眼了?就这,说他是民国的都早……”那摊主把手伸进那中年人的衣袖里,他们互相捏来攥去,总不成交。那年轻的摊主急了,把手甩了出来:“不卖了!我这是料儿的,您当玻璃的价儿,这不是骂我吗?”那中年人又把袖子递了过去,那摊主不再拽他那根弦儿:“三百?不给八百五,甭想拿走!”那中年人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走出去十几步,那摊主又嚷嚷起来:“先生!回来,回来!”那中年人一脸的坏笑说:“跟我‘绷价儿’?你也不扫听扫听?咱爷们儿是谁?当我‘捡漏’呐?你还当你那是俏货?嘿嘿……”结果还是三百成的交。那中年人扬眉吐气背着手走了,那摊主也在偷偷的乐:“……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基本看明白了。仨人一合计,咱的货还是别拿出来吧,和这里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别在出什么事。不如仔细挑挑这儿的,备不住还真能买到了真品,多少买点儿够品位的凑凑数,给他来个鱼目混珠。林媚买来两个大塑料编织袋,杨雪买了几本关于文物古玩的画报和检索杂志,他们开始了集体采购。
他们先从佛龛入手。大肚弥勒佛、南海观世音、各类菩萨、罗汉、财神爷、赵公元帅、关羽……那青铜器种类之繁多,让大家挑花了眼。冯优的意思是,买一般人看不懂或是没见过的,越古怪、越原始的为好。杨雪觉得还是做工精致,材质是铜的,看着就值钱,有观赏价值的好。
摊主们眼光之犀利真令人叹服,早瞄准了这帮雏儿。你揪我拽,连哄带蒙,各类大大小小的佛龛、青铜鼎、青铜爵、青铜盂、香炉、马踏飞燕、长信宫灯、兵马俑、铜马车、鲜卑人拉骆驼……纷纷装进了袋子,没多大会儿功夫,俩大袋子装得满满的。这仨走到一边,抹抹脸上的汗水,偷偷地笑了起来,“值!才花了三万多块钱。”
黄海的古玩是什么行市,这仨心里还是没底儿。整个市场上也没见着那些玩意儿。好不容易来一回,怎么也得问问价呀,一商量,让林媚看着堆儿,冯优和杨雪拿上两副画轴、一套盖碗儿,就去前面打探行市。市场南侧是一溜儿有门脸的文物商店,他们瞅准一间气派大的走了进去。
那老板怎么也有“五张”了,呆板的脸上净是皱褶。俗话说,满脸跑火车道的主儿,灰不拉几的没一点光泽。见有人进来,他无精打采地站了起来。杨雪说明来意,那老板把他们让在窗前的八仙桌边,还让伙计给他俩沏了茶。
杨雪刚刚把那轴书法展开,那老板的眼神儿就“忽”的一下精光四射。“绿”了!冯优心里“咯噔”一下。
老板沉了沉气说:“你们这东西,从哪儿弄来的,是要卖吗?”
冯优不无得意的说:“一个外地朋友,托我在京城里问问价儿,卖不卖,得他拿主意。要是个好东西,他想拿到嘉德拍卖会上试试。见您门面大,想进来让您鉴定鉴定,这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上面的字我们认不出几个,那图章更甭提了,还得有劳您老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