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经验谈
(2009-06-15 10:35:00)
标签:
健康主刀医生病友西医大夫宣武 |
分类: 豆妈心经 |
人的性格不同,有病的反映也不一样。有人一有不舒服,就往医院跑,唯医嘱是从;而有的人也去医院,但却往往开回来一堆药放在那里也不吃,说是当时被医生吓到了,回来觉得没有必要吃那么多;有的则属于“死抗”型,不到最后绝不去医院,而有的则是“自我医治型”,自己先下药,不好再去找医生。到底什么是好的呢?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我的,以及我总结的其他人的就医经验,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有病应及时就医。有病不舒服,除了自己非常了解的症状,自己可以进行自我医治外,一定要去医院,不能犯懒,也不能嫌烦。有时表面上看是小问题,但实质上可能是大病,不是危言耸听,人的身体相当复杂,尤其是三、四十岁的人,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一定注意,要经常检查“刹车”,否则一旦刹车失灵,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了。
二、就医要就对医。同样是看医生,看对医生和看错医生大不一样。
以我住院的经历来看,一开始我胳膊疼,去单位医院,医生很专业得敲了敲,说没事,开了点儿“扶你扶我扶他林”,结果把我扶倒了。第一次住院,在协和,别看是著名大医院,但大夫压根就没有跟我讲,我的病很容易复发,并要我服用激素2年。第二次住院在宣武,才知道这病平均一年发一次,激素应当很快停掉,否则更容易复发。
我并不是讲宣武好,协和不好,而是说要看对人,要找到熟悉你病情的医院和医生。
同样在宣武住院的病友,眼睛复视,可以将“啃的鸡老头“看成5个,在宣武神经内科住了大半个月,天天检查和打吊针,没用。做B超时偶然听说风湿科的于主任看过这种病例,于是求之。于主任说他看不了,得找同仁的王主任,于是往之。王主任开了药,三天,愈之。简直不敢想象,同样是医生,差距就是这么大!
不仅内科,外科也一样。有朋友在同仁做手术,第一次,主刀医生开完刀后,其他医生缝针,三月眼睛才感觉“眼里没有沙子了”。后不幸又做了次手术,主刀医生逢的针,第二天,眼睛感觉已经如常了。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病友有个12岁的侄女,先天椎管泄露,在沈阳做了几次手术,刀口乱七八糟不说,伤口一年没有愈合,后来北京,在北大医院,普外和神经外科主任联合手术,伤口三个星期就愈合了,而且刀口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三、关键时刻一定要自己拿主意。自己不是医生,但自己最了解自己,也最关心自己,所以一定要本着对自己百分百负责的精神,仔细研究病情,多听多问,多上网,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医院的医生有一个习惯,就是凡事往重里说,好了你得感谢他,不好你不能赖着他。现在医院里西医占主导地位,往往很“激进”,用药很大胆,而且只关心他这个领域内的事,至于其他,好象跟他没有关系。比如,你胃疼,给你开药的,只要把你的“胃”治好了,是不管你的“心肝脾肺肾”的。有好友给我讲了她们家孩子的治疗经历。孩子眼睛下长了一个肿包,医生声色俱厉地说要手术。手术的一切准备都就绪了,手术的医生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个不算太大,可做可不做”。朋友听了,马上领孩子回来了,因为她看到做了的许多孩子都又复发了。于是她决定自己治疗。她在网上看到鱼腥草眼药水可以治疗此病,就买了眼药水和口服药,虽然医生对她的做法不置可否,但她决定自己试试。结果是孩子没有做手术,几天后痊愈了。
虽然我们不是医生,但我们最了解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我们在做重要的医疗决策时,不要感情冲动,而要多听,多看,多问,多研究。我在宣武出院后,虽然大夫反对中医治疗,但我还是通过全国期刊库找到了对我这病有一定研究的中医大夫天坛医院的樊永平主任,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治疗效果显著的病友,也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让我在黑暗之中看到了光亮。
当然我也不是说中医比西医好,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各色的中医狂人也很多。我自己就遇上过,并且被他的自信忽悠得一塌糊涂,结果吃了他的药不但没有好,还更加严重了。想想,就是一个“悔”字。
四、注意中西医结合。豆包有出鼻血的毛病,西医那里确诊为干燥性鼻炎,但那些药水和药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经介绍去了崇文区儿童医院,才大夫5副药得到了较为根本的改善。师母是个双重癌症患者,有一年住院,总是低烧,西医无计可施,经中医调理后,恢复正常。
以上是一点感受,写出来,希望大家多交流,为了我们的健康努力。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闪失不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