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的鉴赏与创作(第一讲.五绝1式)
(2020-01-06 11:52:46)
标签:
五绝1式2020.1.7 |
分类: 郭翔臣的书稿 |
格律诗词的鉴赏与创作(第一讲五绝1式)
时
地
主
主讲人:郭翔臣
主讲人简介:郭翔臣 字子翊,网名国向晨;
1945年11月生,山西阳泉平定人,山西省总工会退休干部;省总工会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诗人、曲人;诗词散曲推广者。
其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曲研究会、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任山西诗词学会顾问、黄河散曲社顾问、山西晋阳工人散曲社顾问。
著有诗词曲学习工具书:
1、《诗词入门捷径》(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2、《诗词曲格律讲义》(合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
3、《诗词曲入门读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年)
4、《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语文里诗词曲声韵格律解析》(2019年)
另有作品集
1、《子翊诗曲》(2005年)
2、《头白思走云深处》(2007年)
3、《自珍子翊散曲》(2018年 合著 《当代散曲丛书》之一)
今天上午主要有两个内容:
1、
2、
在多年学诗的过程中,我发现所有的格律诗都能以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四句五绝诗的声韵格律来进行转换:或向下延长、或向前延伸而成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共32种(含平格16种、仄格16种),和这一首诗相同格律的还有不少,但我认为这首诗是激励人们努力上进,不要止步不前,不可骄傲自满,不须故步自封,所以选择了它。
记住这一点:学习的要义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才是做学问最高的境界。
因古人仄格名作不算多,我们以平格16种作为主要讲解。
五绝平声韵四种格式如下:
(七绝、五律、七律我们将在其它课时另作讲解)
五绝1式
(凡是和《登鹳雀楼》首句“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格律相同的诗我们称为五绝1式,是仄起不入韵式,)全诗格律排列为1、2、3、4。
仄仄平平仄,白日依山尽,(4句“上”-1句“日”均为仄声相粘,白日入)
平平仄仄平。黄河入海流。(1-2句格律相对,入:入声)
平平平仄仄,欲穷千里目,(2句“河”-3句“穷”均为平声相粘,欲目入)
仄仄仄平平。更上一层楼。(3-4句格律相对)
入选语文教材中五绝1式的诗有以下:
1、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李峤《风》
3、杜甫《绝句》
4、李白《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李贺《马诗》
6、寇准《华山》
7、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
8、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五绝2式
(凡是首句和《登鹳雀楼》第二句:“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格律相同的五绝诗我们称为五绝2式,是平起入韵式)全诗格律为2、4、1、2以唐.王维《听鼓》 为例
平平仄仄平,城头叠鼓声,(4“无”-1“头”均为平声,相粘,叠:入声)
仄仄仄平平。城下暮江清。(1-2韵律相对,城处应仄可平)
仄仄平平仄,借问浔阳掺,(2“下”-3“问”均为仄声,相粘)掺:can去声
平平仄仄平。时无祢正平。(3-4韵律相对,祢应仄可平)
1、唐.王维《听鼓》: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借问浔阳掺,时无祢正平?
2、唐.王涯 闺人赠远: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3、唐.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五绝3式
(凡是首句与《登鹳雀楼》第三句“欲穷千里目”格律相同的五绝诗我们称为五绝3式,是平起不入韵式)全诗格律为3、4、1、2以唐.李白《夜宿山寺》 为例
平平平仄仄,危楼高百尺,(4句“惊”-1句“楼”均为平声相粘,百尺入)
仄仄仄平平。手可摘星辰。(1-2句韵律相对,摘:入声)
仄仄平平仄,不敢高声语,(2“可”-3“敢”均为仄声,相粘,不:入声)
平平仄仄平。恐惊天上人。(3-4句韵律相对,恐应平可仄,天应仄可平)
入选语文教材中五绝3式的诗有以下:
1、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王维《送别》
4、王维《画》
五绝4式
(凡首句格律与《登鹳雀楼》第四句“更上一层楼”格律相同的诗我们称为4式,是仄起入韵式)全诗格律依次为4、2、3、4;
以唐.卢纶《塞下曲》 为例
仄仄仄平平,林暗草惊风,
平平仄仄平。将军夜引弓。
平平平仄仄,平明寻白羽,(白:入声 仄)
仄仄仄平平。没在石棱中。(没、石:入声 仄)
4式首句“仄仄仄平平”起。为“仄起入韵”式,
共四句两联(首联、尾联),两联无须对仗,对亦可。
入选语文教材中五绝4式的诗有以下:
1、唐.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唐.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宋.王安石《梅》
4、宋.陆龟蒙《雁》
5、《舟夜书所见》
古人几首劝学诗赏析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本首诗是“七绝,平起不入韵式,简称“1式”,也就是说它的首句后五字的平仄,与《登鹳雀楼》首句“白日依山尽”相同)
古人 学问无遗力,
中平 仄仄平平仄1
少壮 工夫老始成。
仄仄 平平仄仄平2
纸上 得来终觉浅,
仄仄 中平平仄仄3
绝知 此事要躬行。
中平 仄仄仄平平4
(入声字:学、力、得、觉、绝;
赏析:古时候的人一生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从小到大的努力到老来才可以炉火纯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
但是还有一条应该知道:光有书本知识,死读书是不可取的,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对照。
并且凡是好的教导必须遵照执行才可,也就是一定要“学以致用”。
【唐】李咸用
(本首诗是“七律,仄起入韵式,简称“2式”,也就是说它的首句后五字的平仄,与《登鹳雀楼》第2句“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相同)
莲绕 闲亭柳绕池
中仄 平平仄仄平2
蝉吟 暮色一枝枝(色、一:入声)
平平 仄仄仄平平4
未逢 皇泽搜遗逸(泽:入声)
中平 中仄平平仄1
赢得 青山避乱离(得:入声)
中仄 平平仄仄平2
花圃 春风邀客醉(客:入声)
中仄 平平平仄仄3
茅檐 秋雨对僧棋
平平 中仄仄平平4
樵童 牧竖劳相问
平平 仄仄平平仄1
岩穴 从来出帝师(穴、出:入声)
中仄 平平仄仄平2
【唐】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何事 居穷道不穷
中仄 平平仄仄平2
乱时 还与静时同
中平 中仄仄平平4
家山 虽在干戈地
平平 中仄平平仄1
弟侄 常修礼乐风(乐:yue)
仄仄 平平仄仄平2
窗竹 影摇书案上
中仄 中平平仄仄3
野泉 声入砚池中
中平 中仄仄平平4
少年 辛苦终身事
中平 中仄平平仄1
莫向 光阴惰寸功
仄仄 平平仄仄平2
(入eng,ong)
【明】于谦
(本首诗是“七绝,平起入韵式,简称“2式”,也就是说它的首句后五字的平仄,与《登鹳雀楼》首句“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相同)格律排序:2412、3412)
书卷 多情似故人
中仄 平平仄仄平2
晨昏 忧乐每相亲
平平 中仄仄平平4
眼前 直下三千字
中平 仄仄平平仄1
胸次 全无一点尘
中仄 平平仄仄平2
活水 源流随处满
仄仄 平平平仄仄3
东风 花柳逐时新
平平 中仄仄平平4
金鞍 玉勒寻芳客
平平 仄仄平平仄1
未信 我庐别有春
仄仄 中平仄仄平2
“书”“忧”“胸”“花”处应该仄可平;“眼”“我”处应该平可仄。
【唐】王贞白七绝 白鹿洞
(本首诗是“七绝平起入韵式,简称“4式”,也就是说它的首句后五字的平仄,与《登鹳雀楼》末句“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相同)
读书 不觉已春深
中平 仄仄仄平平4
一寸 光阴一寸金
仄仄 平平仄仄平2
不是 道人来引笑
仄仄 中平平仄仄3
周情 孔思正追寻
平平 仄仄仄平平4
(入声字:读不觉一;“读”“道”处应该平可仄)
赏析:
【宋】陆九渊
(本首诗是“七绝,平起入韵式,简称“4式”,也就是说它的首句后五字的平仄,与《登鹳雀楼》首句“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相同)
读书 切戒在慌忙
中平 仄仄仄平平4
涵泳 功夫兴味长
中仄 平平仄仄平2
未晓 不妨权放过
仄仄 中平平仄仄3
切身 须要急思量
中平 中仄仄平平4
赏析:读书急躁是要不得的,慢慢咀嚼才可以理解其中要义。不懂得可以权且放过等别人讲解,如果与自己的毛病或切身需要相联,便要很好地赶紧校正或记住才好!入ang韵;入声字:读、切、不、急)“读“”不“”切“处应该平可仄;”涵“”须”处应该仄可平。
【唐】颜真卿
(本首诗是“七绝,平起入韵式,简称“4式”,也就是说它的首句后五字的平仄,与《登鹳雀楼》首句“更上一层楼”相同)此作作为一首意思很好但格律有瑕疵的作品来分析
三更 灯火五更鸡,
平平 中仄仄平平4
正是 男儿读书时。
仄仄 平平仄平平2
黑发 不知勤学早,
仄仄 平平平仄仄3
白首 方悔读书迟。
仄仄 平仄仄平平4
诗中的入声字:读、黑、发、不、学、白、读;“灯”“方”处应该仄可平,“不”“白”处应该平可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