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特意到湖口长江边观赏燕鸥,最主要的是白额燕鸥,这种夏季繁殖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成群结队越过重洋,来到长江边及鄱阳湖湿地周边繁衍生息,生儿育女。有一群白额燕欧居然把它们的繁殖地安置在湖口长江边一个公司新建工地上,可能它们看中的是这个工地刚好平整好,而且是它们筑巢喜爱的沙石地面吧!好在该工地目前仅仅平整好了还没有迹象开始进行建筑工作,这也是我在一边观赏一边担心着的问题,但愿这个公司的计划建筑时间还没有这么快,更希望这个公司的现场工作人员能够让这些白额燕鸥小宝宝们安全地长大飞翔起来!
1.

2. 有一只环颈鹬,总是乘着这对白额燕鸥亲鸟离开的时候,
跑来亲近抚育白额燕鸥的幼鸟, 而且奇怪的是白额燕鸥的幼鸟居然还接受它的亲近,哎,这个孩子也是"有奶就是娘"啊!
每次白额燕鸥亲鸟一回来就对环颈鹬大喊大叫把它赶走.

3.
每次白额燕鸥亲鸟大喊大叫把环颈鹬赶走的时候,
白额燕鸥幼鸟也是一副可怜委屈的样子,爬在窝里一动不动的.

4.

5. 亲鸟喂养幼鸟的温馨时分

6. 亲鸟逮鱼归来

7.

8.

9.
幼鸟最爱躺在妈妈的怀抱

10. 亲鸟似乎在教育幼鸟不要靠近陌生鸟

11.
亲鸟对幼鸟说:"做个听话的孩子妈妈才喜欢的哦"

12. 这才是小鸟依人哦!!!

13.
可是亲鸟刚离开,陌生的环颈鹬一来,白额燕鸥幼鸟还是会跟它亲近,呵呵!

14. 环颈鹬居然也很有爱心的充当起临时亲鸟的角色。

15. 另外一对白额燕鸥亲鸟已经哺育出两只幼鸟,
它们倒没有被其他鸟类打扰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窝里还有两个尚待出壳的哦!

26.
每次亲鸟回来都会把未出壳的鸟蛋置于怀抱中间.

27.

28.

白额燕鸥(学名:Sterna
albifrons)是鸻形目燕鸥科的鸟类。全长约46cm。夏羽头顶、颈背及贯眼纹黑色,额白。冬羽头顶及颈背地黑色减少至月牙形。幼鸟似非繁殖期成鸟但头顶及上背具褐色杂斑,尾白而尾端褐。栖息于海岸、河口、沼泽。常集群活动,以鱼虾、水生昆虫为主食。为中国常见的夏季繁殖鸟。从东北至西南及华南沿海和海南以及内陆沿海的大部分地区均有繁殖。
成鸟夏羽:自上嘴基沿眼先上方达眼和头顶前部的额为白色,头顶至枕及后颈均黑色;背、肩、腰淡灰色,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眼先及穿眼纹黑色,在眼后与头及枕部的黑色相联;眼以下头侧、颈侧白色;翼上覆羽灰色,与背同色;
成鸟冬羽:与夏羽相似,头顶白色向后方扩大,黑色变淡变窄向后退缩。
幼鸟:头顶部褐白斑驳,后枕黑褐色,上体灰色,因各羽具有褐色羽缘或大片褐色而使上体缀有褐色横斑和皮黄色或白色羽缘,尾较短,白色,端部褐色。
虹膜褐色:夏季嘴黄色,尖端黑色;冬季嘴黑色,基部黄,夏季脚橙黄色,冬季黄褐色或暗红色。
栖居于海边沙滩、湖泊、河流、沼泽等内陆水域附近的草丛、苇丛及灌木丛中,以及沿海海岸、近海无人岛礁等处。与其他燕鸥混群。常成群结队,频繁地振翼快速,常作徘徊飞行,潜水方式独特,入水快,飞升也快。以鱼虾、水生昆虫为主食。
广泛繁殖于中国大部地区,从东北至西南及华南沿海和海南岛。内陆沿海均有繁殖。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台湾。每年春夏之交,它们成群结队、越过重洋;夏天,它们在海滨湿地周边繁衍生息,
繁殖期为5~7月间,营巢于近水处的草丛或沙地浅坑中,每窝产卵2~4枚,孵化期19~22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