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白腿小隼,地球上最小的猛禽。说其可爱,是因为它的样子有点象大熊猫,所以人们称它为"熊猫鸟";说其小,是因为它和麻雀相仿;说其猛,是因为它能猎杀比它大几倍的猎物。按鸟友的指点,春节假期到婺源旅游时找到了婺源小起景区的老余,他开了一家小旅馆。白腿小隼几乎每天都会光顾余老师家楼顶前古樟树的顶端枯枝上,是个观赏拍摄白腿小隼的绝佳地点。只是我那天观赏的时候天气不给力,又是早晨,拍摄效果不是太好。
1.
白腿小隼(拉丁学名:Pied
Falconet)为隼科小隼属。体型微小(15厘米)的黑白色隼。上体黑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具白色点斑。高而生硬的哭叫声shiew及快速重复的kli-kli-kli-kli声。
在婺源的第二天下午快速游览完晓起古村后,就来到离景点门口不远的晓川山庄,
跟老板也是鸟网联络站的负责人余师傅联系上,得以到起楼顶上看婺源特有的鸟类之一:白腿小隼,
等了一会有一只在很远的一棵树上,无奈镜头不给力啊, 看来还是要多赚点麻来提升镜头才是啊!
咨询余老板之后,他说一般早上七点到十点才有机会在近处的树枝上看到。是夜就住宿在余老板的晓川饭庄。第三天早上又起了个大早,先观赏了一番晓起的晨曦村景,七点半准时来到余老板的四楼平台,
看来我的RP爆发了, 一上去就看到在楼顶近处的古树顶的枯枝上站着两只稀有的“鸟中的熊猫”---白腿小隼, 赶紧架机点射,
不到两分钟它们就飞走了, 真够悬的。
2.

白腿小隼体形大小与红腿小隼差不多,也是小型猛禽,体长17—19厘米,体重50克左右。羽色与红腿小隼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下体。头部和整个上体,包括两翅都是蓝黑色,前额有一条白色的细线,沿眼先往眼上与白色眉纹汇合,再往后延伸与颈部前侧的白色下体相汇合,颊部、颏部、喉部和整个下体为白色。尾羽也是黑色,只有外侧尾羽的内缘具有白色的横斑。虹膜亮褐色,嘴暗石板蓝色或黑色,脚和趾暗褐色或黑色。
3.

白腿小隼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落叶森林和林缘地区,尤其是以林内开阔草地和河谷地带,也常出现在山脚和邻近的开阔平原。常成群或单个栖息在山坡高大的乔木树冠顶枝上。主要以昆虫、小鸟和鼠类等为食,常栖息在高大树木上或成圈地在空中飞翔寻觅食物,如果是昆虫,发现后就即刻捕食,如果是小鸟、蛙等较大的食物,则带到栖息地后再吃。
4.

白腿小隼繁殖期4—6月,通常营巢于啄木鸟废弃的洞中。巢的底部铺垫有昆虫的碎片。每窝产卵3—4枚。
5.

白腿小隼在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老挝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各地均为留鸟,但极为罕见。白腿小隼的前景堪忧,作为全球性近危的物种,它们甚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而位于浙、赣交界地带的这个不算安静的村落几乎是国内研究这些可爱的猛禽难得的观察点。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谢谢浏览,敬请指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