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旦13日再次到鄱阳湖的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观赏拍摄候鸟的同时,随拍了一种可爱的新鸟:
这种颜色漂亮的鸟,一直在那里悠闲地漫步着,
我是首次见到。经好友“大丽”、“一剑”和“驾哥”等等拍鸟高手和老师们的热心指点并确认鸟名为“黑领椋鸟”,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赐教。只因那天是阴天,光影不太好,但拍摄过程是开心满足的。
1.
黑领椋鸟(拉丁名:Sturnus
nigricollis;英文名:Black-collared
starling)为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鸟纲雀形目椋鸟科。俗名黑脖八哥、白头椋鸟。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常见于坝区、村镇田边、粪坑、草地以及营巢于大树的枝杈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广州。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 
黑领椋鸟雄鸟上体黑色,具白色细鳞纹,具完整的黑色领环,整个头部白色,眼周黄色,下体白色。两翼黑色,具有白色的端斑。雌鸟似雄鸟,但黑色中多杂以褐色。我拍摄到的应该为雄性黑领椋鸟。
3.

黑领椋鸟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白天活动,不时在空中飞翔,休息时和夜间多停栖于高大乔木上。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4.

黑领椋鸟是一种大型椋鸟,体长27-29cm。整个头和下体白色,上胸黑色并向两侧延伸至后颈,形成宽阔的黑色领环,极为醒目。腰白色,其余上体、两翅和尾黑色,尾具
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黄色,嘴黑色,脚黄色,下体白色,下喉至上胸黑色,向两侧延伸与后颈的黑环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
虹膜乳灰色或黄色,眼周裸皮黄色,嘴黑色,脚绿黄色或褐黄色。特征极为醒目,野外不难识别。
5.

黑领椋鸟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见和八哥混群。鸣声单调、嘈杂,常且飞且鸣,特别是当人接近的时候,常常发出嘈杂的叫声。觅食多在地上。可学习发声说话。
6.

黑领椋鸟分布于中南半岛和
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为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稀见留鸟。
7.

黑领椋鸟繁殖期4-8月。营巢于高大乔木上,置巢于树冠层枝杈间。巢为有圆形顶盖的半球形,也有呈瓶状的。结构庞大,较粗糙而松散,主要就地取材,由枯枝、枯草茎和枯草叶构成。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或淡蓝绿色,为卵圆形,大小为29.4-37.4mm×21.5-24.5mm。
8.

黑领椋鸟它们主要生活在农田附近,以昆虫为食,对农林业有益,也作笼鸟观赏。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9.

10.

11.

12.

13.

14.

15.

谢谢各位浏览!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