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
风姿绰约

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以极其丰富的鸟类资源闻名于世,每年都有数以万计迁徙的候鸟到这里来越冬。鄱阳湖上越冬候鸟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尤其珍稀濒危种类,是国内所罕见的。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上百万只。其中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占全球98%以上,全世界80%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在鄱阳湖内越冬。
2012年岁末最后一天,利用假日赶赴南昌新建县的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到鄱阳湖边观赏越冬候鸟,在拍摄白鹤群的过程中,还发现竟然有少量的东方白鹳也在其中,当时真的兴奋不已,
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能观赏到两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禽。因为拍摄距离很远,几乎在千米之外,为了便于朋友们欣赏,特意对照片进行了放大剪切处理,请各位观赏后多提宝贵意见。
1.
东方白鹳(拉丁学名:Ciconia
boyciana )属于大型涉禽,属于鹳科鹳属。与白鹳是近亲,但比白鹳更大,且与白鹳不同的是,除了翅膀为黑色外,东方白鹳的眼睛周围还有一块红色的皮肤。虹膜为白色,喙部黑色。全球约有2500~3000只,在我国也就2000只左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东方白鹳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区,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冬季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和沼泽地带。
3.
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漫步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步履轻盈骄健,边走边啄食。休息时常单腿或双腿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颈部缩成S形。有时也喜欢在栖息地的上空飞翔盘旋。在地面上起飞时需要首先要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煽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飞翔时颈部向前伸直,腿、脚则伸到尾羽的后面,尾羽展开呈扇状,初级飞羽散开,上下交错,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姿态轻快而优美。它的性情机警而胆怯,常常避开人群。
4.
东方白鹳一般于9月末至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组成群体分批地往南迁徙。迁徙路线大多沿着平原、河岸及海岸线的上空,迁徙时常集聚在开阔的草原湖泊和芦苇沼泽地带活动,沿途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停歇,有些地方可以停歇40天以上。
5.
东方白鹳虽是一种大型的涉禽,但其体态优美。它的体长为110~128厘米,体重3.9~4.5千克,翼宽2.22米。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的基部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并且略微向上翘。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身体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翅膀宽而长,上面的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并具有绿色或紫色的光泽。初级飞羽的基部为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外除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前颈的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炫耀的时候能竖直起来。腿、脚甚长,为鲜红色。
6.
东方白鹳没有亚种分化,繁殖地主要在俄罗斯的东南部,以及我国的东北地区;越冬地主要在我国的华东、华南,以及西南等地区,少数在朝鲜、日本和琉球群岛,偶尔也飘泊到俄罗斯的雅库次克、萨哈林岛,以及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地。
7.
8.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

9.
10.
11.
12.

13.

14.

15.
谢谢各位浏览,敬请多多指正!
特别感谢新浪草根博客博乐狐狸之家将本文推荐至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