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东埠古街古码头瑶里古镇景德镇原创摄影 |
分类: 旅游摄影 |
东埠古街古码头:位于高岭山下东河岸边,为古代浮梁四大名街之一,由古街和古码头组成,是明清之际高岭土集散地,因运输繁忙而成街。古代运输主要靠的是水运, 东河发源于瑶里高际山,流经高岭山下东埠村,最后汇入昌江,是浮梁东部地区联系外界的主要通道,因此,高岭山下的东埠码头在浮东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年大量的高岭土、瑶里釉果和窑柴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景德镇,支撑着景德镇瓷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街的东头耸立着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禁令牌。这块碑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由浮梁县署所立,上面刻着《东埠街码头瓷土装运告示》。正因为有着严明的法令约束,东埠古街的运输贸易才得以蓬勃发展,并且在明清两代直至解放前的近400年时间里,一度成为景德镇东部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 因为古街和古码头在河东,下车后首先要通过东埠仿古大桥, 站在桥上远眺古街古码头, 只见秀丽的东河从东埠村旁静静流过,河两岸屋舍重重,炊烟袅袅,构成一幅古色古香的乡村图画。
3.
东埠大桥全长113米,为仿明代式7孔石拱桥,是迄今为止江西省最长的仿古石桥。
4. 东埠古街下街头: 昔日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至今仍保存较好,其中以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一些文化景观历经岁月沧桑,已经丧失了原来的基本功能。瑶里的古窑址,现在已经完全成为历史景点,而镇上的商业街的商业营销功能也已经丧失。
5.
6.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柜台都砌的很高,当地人称“水码头”.
店家铺台之所以砌的高,主要是在古代,方便骑马、坐轿的人选购。当你看到这些古老的店牌名字, 你会作和感想呢?
7.
8.
屋檐下悬挂着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在微风中悠悠地摇摆。站在被雨水冲洗的如此洁净的青石板上,偶尔有温和的村民擦肩而过,向我微笑。
9. 上街沿河均没有建房,每隔几户人家的门前,建有一个方便过往客商和运送高岭土的工人遮风避雨的廊亭。
10.
连接东河南北两岸的万年桥,在波涛滚滚的东河上已经屹立了几百年。因年代久远,人们称之为“万年桥”。这里也是上街和中街头的结合部.
11. 东埠古街中街,
每间店面都有前后两门,前门正对着街面,后门房屋为吊脚楼,对着碧波荡漾的东河。
12. 中街头的吊脚楼
13.
为了方便运送高岭土,靠河的店铺每隔几家的楼下面,都特意建有一个通道,沿着台阶可以直通到东河边。
14.
15.上街头面对河边, 都是凉棚式结构街面
16. 在青石板路面中间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古代运货的独轮车来往经过时轧出的车辙,日久天长便成了凹痕,他印证了东埠古街昔日的繁华,是古代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17. 古街的下街头和古码头相互融合在一起
18. 如今的东河水,水位很低,我坐在想来曾经应该是停泊船只的地方,遥想眼前的码头当年装运高岭土时那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而今,古码头基本上已经废弃,曾红红火火的古商业街又回复到了最初的平静,默默地排列在这里。
20.
21.
清澈的东河自村前静静地掠过,流淌出东埠悠久的历史,也成就了东埠的古朴和悠远.......
22. 炊烟袅袅的村落,闲游觅食的鸭子
23.
坦荡从容的河滩,烟雨朦胧的远山,构成了一副纯静的乡村水墨画!
24.夕阳照射下的古街古码头
静静的东埠,守着静静的河水,远离着曾经的喧嚣,浮华,静静的东埠,远离着沧桑的史籍,只留青山绿水任人咀嚼。走出东埠,蓦然回首,那笼罩在苍茫中的古镇,还是那般妩媚,那般含情脉脉,就如一个历经风雨沧桑的老人,呈现着一种古朴之美,我心里竟怀着隐隐的伤感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