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古镇自驾游记之七: 寻访瓷之源--高岭

标签:
瓷之源--高岭瑶里古镇景德镇原创摄影杂谈 |
分类: 旅游摄影 |
讲到瓷器,景德镇人都是满脸豪情,如果你问瓷从哪里来的呢?他们一定会神秘地一笑:瓷从山水中来(水的源头是瑶里, 山的源头即是高岭)。这里是世界瓷都的源地,这里是原色的“CHINA”,这里也许是大多数国人千年追寻的梦里故乡。
1. 景区广场外, 描述当年高岭陶瓷作业场景的瓷壁长卷画
2. 发现并开采了高岭土的始祖太一公的雕塑
宋元之际,由于高岭土使用价值的发现,导致了景德镇瓷业“二元配方”制胎法的产生,使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质瓷,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开创了景德镇瓷业的新纪元,从而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铸就了瓷业的辉煌。高岭孕育了瓷都,瓷都把高岭推向了世界。高岭引起了世界陶瓷界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接踵而至,追踪溯源,寻幽探秘,著书立说,让世人对高岭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份执着。
有一年隆冬腊月,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这天,高老汉清早起来,打开大门,远望满山遍野一片洁白,近看屋檐下躺着一个衣服破旧,几乎冻僵的白发老人。他叹了一口气,走上前,弯下腰,用手探探其鼻孔,尚存一丝气息,急忙叫老伴一起将老人抬到自己的床上,为他盖好被条,并将自己身上穿着的破棉袄脱下来盖了上去,自己却披件簔衣守候在旁。一会儿,他老伴端来热腾腾的姜汤,高老汉扶起白发老人躺在自己怀里,高太娘细心地一匙一匙地将姜汤喂进白发老人嘴里,老人终于苏醒了。睁开眼睛望望他俩,尚不能说话,用手指指嘴巴,意思是他想吃点东西。高家夫妇心想,老人初愈,不能吃玉米、红薯之类的瓜果菜,最好是用大米煮粥。哪里去弄大米呢?想想只好到当地财主家去借一升还两升的高利大米。借到米以后,高大娘煮好稀稠合适的粥,端到老人面前,一勺一勺地喂他吃。老人吃了一碗粥,精神好多了。下得床来,突然一下子站起来,激动地说:“你夫妇俩确实是好人,果然名不虚传,好人一定会有好报!”说完,就从衣服口袋中掏出一颗洁白晶莹的小石子,递给了高老汉说:“我无以回报,这里有颗小石子,你将它种到山里去,过七七四十九天,再去那里挖,一定有取不尽的白玉土,它是制瓷器的上等原料,运到昌南镇(景德镇的原名)去卖,会卖好价钱。日后,你们就吃穿不愁了。”说完化作一阵清风,不见人影。高氏夫妇被眼前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心想:“是不是遇到了神仙?”
夫妇俩遵照老人的嘱咐,冒着严寒到山中挖了一个深坑,将小石子种了下去。过了七七四十九日,他俩来到原址,挥动锄头一挖,果然出现了奇迹,只见原本是黄色的泥土,居然变成了白白嫩嫩的玉色土。心中非常高兴,双双跪在地上叩谢神灵。他俩想,一家有不算有,只要大家都有,才能过好日子。于是,跑回村中,走家串户,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大家,并且动员乡亲们一同上山去挖玉土。大家齐动手将玉土挖出来用船运到昌南镇,卖到了好价钱。从此,这一带村民改行挖玉土卖,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昌南镇自从用这种玉土作坯烧瓷,烧出来的瓷器更加精美,被称作“假玉器”,于是做瓷器的人都把这种玉土叫做“高岭土”。
3. 景区广场竖立的圣土"碑塔
高岭土矿遗址园区不仅是陶瓷考古工作者们研究古陶瓷原料的圣地,而且是人们假日休闲的理想去处。在这里,您可以沿着绵延数十里麻石铺砌的古山道,探寻散布山间的古矿坑,攀登险象环生的金鸡石,也可以凭立在那依山临水的聚秀亭,观赏那状若游龙的龙口瀑布和形如华盖的古樟林。高岭深厚的文化底蕴,壮丽的自然风貌,淳朴的乡间民俗,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4. 高岭已披为"国家矿山地质公园"
6.
7. 高岭古道: 当年为了将高岭土不挑运至山下河边的东埠, 特意开辟了这条古道
8. 高岭古道长达七公里
9. 高岭古道与现代公路交叉在一起, 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呢?
10. 现在很少有人走过的高岭古道, 已经长满苔藓
11. 在高岭古道经过的山腰村口, 有一座庙桥合一的古代建筑
13.

14.
13. 在这座庙桥旁边, 立作一座纪念“高岭土”的命名地的石碑
14. 在高岭古道的必经之路上, 有一条高岭涧, 涧深林密, 曲径通幽, 瀑布飞流
16.
17. 高岭古道供挑夫休息的凉亭
18. 高岭涧中这样的瀑布有很多
19.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