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仓百人一首》详解(十一)参议篁
わたの原、八十島かけて、漕ぎ出でぬと、人には告げよ、あまの釣り船
わたのはら、やそしまかけて、こぎいでぬと、ひとにはつげよ、あまのつりぶね
〔汉译尝试〕孤影茫茫八十岛
欲告亲友唯钓舴

〔作者简介〕参议篁(802-852),名“小野篁”(「篁」读作「たかむら」),因曾任参议,因此世称参议篁,参议是律令制中枢机构的高官,类似于唐朝的中书、门下侍郎,执掌机要,参预朝政,名列相位,故小野篁又常被称为“野宰相”、“野相公”。小野篁是首任遣隋使小野妹子之后、学者小野岑守之子、书法家小野道风之侄。据说小野篁年少时热衷于弓马畋猎,荒废学业,连嵯峨天皇也感叹说“这哪里像是岑守之子?”,小野篁得知后深感惭愧,为了弘扬家风、不使父亲蒙羞,遂静心于诗书,最终成了兼精汉诗文、和歌、书法的大学者,小野篁文风优雅清新,讲究情趣,颇有模仿白居易闲适诗的痕迹,所以人们也常常以白居易来比拟小野篁。由于小野篁文才出众,民间将他神化成具有法力的仙人,《篁物语》中说小野篁能够和阎罗王往来交谈,所谓“昼在朝廷,夜入冥殿”之类,还说他在梦中与死去的情人相遇,以泪蘸墨抄写法华经,等等。
小野篁于834年被任命为遣唐副使,但在临行前,遣唐大使藤原常嗣的船被风浪损坏,强行要与小野篁换船,秉性刚烈的小野篁不肯屈就,遂称病不出,还作《西道遥》诗讽刺藤原常嗣。此类言行触怒了嵯峨上皇,于是小野篁被处以流刑,流放到隐岐岛。《古今和歌集》收入此歌时载有“流放隐岐时乘船出发书送京中人处”等语,古时从京都到隐岐岛常从濑户内海经过,这一首和歌大概就是小野篁在濑户内海上漂泊时所作。
〔逐句详解〕
(1)わたの原:即大海之意。是海的文学化说法。
(2)八十島かけて:「八十島」指很多的岛屿。濑户内海有部分航段岛屿众多,暗礁潜伏,十分险恶。「八十」当然是虚指。「かけて」下二段活用动词「掛く」的连用形。「掛く」是个多义词,在这首和歌中是“向某地出发”的意思。
(3)漕ぎ出でぬと:「漕ぎ出で」是ダ行下二段活用动词「漕ぎ出づ」的连用形。「漕ぐ」本来是摇橹的意思,后接「出づ」,意为开船出发。「ぬ」是完了助动词。「と」是表示引用的助动词。前三句都是「告げ」的内容。
(4)人には告げよ:「人」是指京都的家人、亲友。「告げ」ガ行下二段活用动词「告ぐ」的命令形,表示强烈的请求和祈使。「告げ」的内容就是「と」前的三句。「よ」是感叹词。
(5)あまの釣り船:「あま」写成汉字为「海人」或「海士」,意即渔夫。「釣り船」即渔船。
〔歌意探析〕
直译起来,此歌的意思为:渔船上的渔夫们呀!请你们告诉我在京城里的亲友,就说我已经上了船,向着数不尽的群岛出发啦。
此歌系小野篁在流放隐岐岛的途中所作。隐岐岛是日本海上的一座孤岛,离本州大岛较远,很难逃离,自古以来就是流放罪犯之地,岛上环境恶劣、物资匮乏,犯人的生活十分悲惨。对于一直在繁华京都出入庙堂、享受优雅生活的小野篁,我们应不难想像其心情之惶恐、绝望与不安。歌风质朴平实,通过素描的方法,勾画出一幅被迫远离家人的无可奈何的图景,虽然不曾说“孤独”,却能将读者引入一种寂寞无助的心境。和歌就是这样奇妙,短短数句话,包含着深深的咏叹,也可算是“微言大义”了。
另外补充一点,小野篁被流放后,藤原常嗣一行出发到了中国,于839年返日。这是日本所派的最后一批遣唐使。由于唐朝在9世纪初的短暂回光返照之后,又再次陷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的混乱局面,875年更爆发黄巢、王仙芝起义,唐朝本身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遣唐使来到中国,不但无法学习,甚至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障,于是,根据菅原道真的建议,日本于894年决定停止派出遣唐使。后来因唐朝覆灭,遣唐使遂永远成为历史名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