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丹堡涉嫌违反控规牟取不义之财

(2009-12-28 12:05:36)
标签:

&9733

楼盘解码

房产

楼盘解码

 

 

纳丹堡涉嫌违反控规牟取不义之财

部分户型面积超标20%,建材与设备以次充好,超越业主的承受限度

 

 

自2009年初一期楼盘入住开始,纳丹堡便暴露出一系列缺陷,楼距狭小涉嫌违规,建材设备安装粗糙,以次充好,最近出现的面积严重超标问题更使其成为焦点。

 

(一)户型面积误差20%

燕郊楼盘纳丹堡的业主称,自己购买的商品房入住时,开发商交房的实测面积与购房合同严重不符,最多的户型差距达到20%,并且开发商不按照建设部有关文件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处理面积误差,要业主必须补足多出部分的房价款,否则不给钥匙。(来源《北京晚报》)

 

八方声音

纳丹堡业主:20091031日是合同约定的交房日,没收到开发商入住通知或延期交房通知,给原来的销售热线打电话,号码已停用,跑到售楼处一看,开发商倒是出示了收房表格,自己名下的房子已变成120.27平方米,足足多出了近20平方米,并且公摊30%,使用面积只有92平方米。

纳丹堡开发商:具体解决方式是,多出来的房款,可以按照当年签合同时的价格打八折交付,并且可以分三年支付,免息。欺诈,根本不存在,如果说我们开始就设置陷阱,那我们为何不把所有的户型都做大多赚钱呢?我们还有面积做小了的户型。

《地产SHOW》解剖:“打八折,分三年支付,免息”。谁敢说纳丹堡的开发商不“人性”?要是再给这些闹事的业主多少赏点笑脸,那就更靠谱了。

 

(二)楼盘涉嫌违反控规

在合同约定的交房日期一个月之后,记者还是看到小区满是垃圾的道路和破损的门窗。有的业主打开自己家的房门惊呆了,特意选择一套“南北通透”的户型,居然面前是一栋更高大的楼房,冬日里每天居然光照不到一小时,甚至有的楼层终日见不到阳光。(来源《北京晚报》)

八方声音

纳丹堡业主:签约的时候售楼人员故意做出紧张气氛,好像房子是批发的,后面还有人排队签约呢,再磨蹭就卖别人了,自然没法注意特别细致的问题。“开发商从一开始销售的时候就设置了陷阱!”

纳丹堡开发商:由于销售工作是委托代理行具体操作,经纪人业务水平和职业规范可能良莠不齐。项目是由南方的设计院来设计,不熟悉北方情况,在那些方面做得可能有缺陷。缺陷只是开发经验、管理经验等方面不足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地产SHOW》解剖:你看,开发商似乎也挺委屈的。可是,你叫购房人应该去找谁说理呢?去找代理行或者南方的设计院吗?还是干脆去找“经验”说理?

 

(三)以次充好超乎北京人思维

纳丹堡在广告中自称“燕郊的星河湾”,据业主介绍,他们宁愿多花钱选择这个项目,没有购买附近更便宜的住宅,也是因为过于相信开发商的信誉,汇福是中国有名的企业。结果发现,纳丹堡唯一可以与星河湾相提并论的地方,就是外墙的颜色有点相似。(来源《北京晚报》)

 

八方声音

纳丹堡业主:燕郊不是北京啊。关键问题出在开发商的“人品”上,不少开发商把自己归纳于北京楼市的经济圈中,却不按北京楼市的规则做生意,超乎了北京购房人的思维和道德限度。这就是显而易见的欺诈行径!

北京晚报记者:据我们所知,纳丹堡的售价比同时期、同地段的楼盘高出不少,但是它与燕郊另一楼盘同属汇福集团,品牌的盲从导致了购房者的失望,多花钱本想买的是品质,没想到这个失望“很贵”。

《地产SHOW》解剖:严重失衡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也能诞生“品牌企业”吗?看来,纳丹堡的购房人实在太善良太天真太轻信所谓的品牌企业了。不过这不是他们的过错,错就错在我们这个混乱不堪的行业身上。

【前科档案:汇福集团】

前科一:纳丹堡一期业主曾拒绝收房。一期十几幢均高达二十几层的高楼林立,将小区围建得如鸟笼一般。小区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棵小树外没有任何绿化,潺潺小桥流水变成了几个大坑,原规划的绿化地上凭空多了几处变压站,楼间距小得可怜,部分楼层中午十二点以前不见阳光,部分楼层终日不见阳光,部分楼座没有入户大堂,墙体裂缝,卫生间渗漏,高档彩色塑钢窗户变成白色塑钢窗户且安装均存在问题。

前科二:纳丹堡一期存在违规。业主反映楼道内的安全通道宽度最窄的才0.77米,最宽的也不超过1米,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电梯非承诺的进口高档电梯,虽为“富士达”品牌,但实为廊坊合资生产,且电梯空间极小。合同约定窗户制造厂为北新建材厂,实际是三河本地一个没有资质的小厂生产。

前科三:汇福集团的“霸王行径”。2009年初,开发商要求一期业主交纳所有费用后方可办理验房入住手续,并拒绝出具法定的交房文件:《商品房竣工验收备案表》或《商品房竣工验收合格证》、《房屋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面积实测表、管线分布竣工图等。业主说这属于严重的“霸王行径”。

 

【调查手记】

购房人只能咬紧牙关默默承受

纳丹堡的开发商一再声称是源于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不足而导致了楼盘出现缺陷,并十分卖力地把问题尽量推到南方设计单位和代理销售公司的身上。难道,楼距狭小,涉嫌违反控规,建材与设备安装质量粗糙、以次充好等缺陷,也是“ 经验不足”的缘故吗?《地产SHOW》不解的是,难道,办理交房手续时,只知收费却拒绝出具法定的交房文件,也同样是“经验不足”的缘故吗?

我们似乎也不能责怪购房人考察项目不够周详、签订合同不够严细。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条件下,在开发商一家独大、疯狂涨价的环境下,在常常出现数千人去哄抢区区几百套房源的情况下,你让购房人如何去“周详”与“严细”呢?换言之,在霸道和强势的开发商面前,你的“周详”与“严细”毫无用武之地,越来越多的北京人不得不跑到河北去购买住房,殊不知,北京如此,南京如此,河北如此,河南也如此。除非你不需要住房,否则你只能咬紧牙关默默承受,除此之外,善良的购房人似乎别无选择。

但是,《地产SHOW》认为,似乎也不能责怪某一个开发商的不良,因为是这个混乱的房地产行业病了,但我们找不到病根在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