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彬
深圳的开发商们正烦着呐
天暖了,房地产行当好一派热闹。九部委联合对楼市进行大检查,检查的第一站选在了深圳,网络上有人在欢呼——好啊好啊!两年前上海房价飞涨,被抓成了"典型",今年轮到俺们深圳成"典型"啦,呵呵。我仅凭网上这位仁兄幸灾乐祸的嘴脸,就敢断定他决不是开发商。因为眼下深圳的开发商们正烦着呐!大检查或许还容易应付,更要命的是深圳正在进行新一轮土地清理整顿,据说凡是闲置两年的未开发土地一律收回!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们真是心急如火啊。
给广州市政府泼点冷水
与深圳相邻的广州同样形势紧张,前不久出台的“广七条”直指坚挺的房价,市长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放出狠话,一定要把广州的房价拉下来,如今广州的父老乡亲都在眼巴巴的等着看结果。可是按照我们的估计,恐怕不那么乐观。因为,我们通过媒体的报道发现,包括这位市长在内的广州市政府一干人等,似乎没有找到房价飞涨的病根。这与上海、北京等其它城市的问题是一样的。
改变房价,要靠改善供求关系和供求结构,显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
经适房实行租售并举的反思
北京日前出台新规定,今年开工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将在销售方式上进行两大改变,一是不再把销售范围仅限于拆迁户、政府公务员和教师,而是面向社会上的全体住房保障对象进行销售;二是改变单一的销售模式,实行租售并举。于是,各方人士纷纷欢呼这项改革。
我倒想说几句不同的意见。经济适用房实行租售并举,固然是有好处的,但是给后期的管理留下了大难题。早在房改之前,住房实行单位分配制。说穿了,住房产权是国家的,只是租给你而已。可是,问题就这样产生了,单位把房子分给了谁,就永远成了谁的!除非你再分给他一套更大更好的住房,否则甭想让他搬出来,住房就此失去了调剂功能。并且,日后如果遇上国家拆迁,国家反倒要给他大笔的资金才能顺利把国家拥有产权的房子拆掉。
再者,经济适用房屡屡遭人垢病的地方,便是对销售对象分辨不清,所谓"鸠占鹊巢"。难道我们对租赁对象就能分辨清楚吗?原来,花钱买房尚且都能引来富人排长队,那么,这回只需花费一点租金就行了,那些富人们难道会罢手吗?
被房地产新闻媒体忽略了的数字
日前,北京市地税部门发布最新的报告,在2006年度北京纳税千强企业名单中,几乎七成的纳税千强企业都出自房地产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其中,房地产业仍是诞生纳税千强最多的行业,一共有374户,纳税总额为147亿元。
我想,有关媒体在引述上面的数字的时候,可能是为了说明近几年来房地产行当过热,房价涨幅过猛。其实,另外还有一些似乎被房地产新闻媒体忽略了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前不久,有关方面披露的数字表明,北京市今年前三个月,二手房的交易税收增长90%,几近翻番!我相信没有哪个行业的增长率如此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