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在嗷嗷叫,人在哈哈笑

(2007-01-17 10:26:34)

你在嗷嗷叫,人在哈哈笑

――在树上叫得欢的那些猴子终究是猴子

 

(一)

从前,所有的猴子都生活在树上,吃树叶,喝露水,优哉悠哉。吃饱了喝足了,就撒着欢儿地嗷嗷叫。但是,其中的一些猴子不满足于树上的生活,它们由树上跳下来,直立行走,历经磨难,最终演变成人。而停留在树上叫得欢的那些猴子终究是猴子。

我曾经以《在树上叫得欢的那些猴子终究是猴子》为题,写过一篇短文,来暗喻两类开发商:一类开发商目光短浅,另一类开发商胆识非凡。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胆略,便决定着他有什么样的人生命运,企业亦然。如果对中国大多数民营地产商的生存史进行考察,无非只是20几年的光景,它们从深圳或海南大开发的滚滚红尘中起步,但很快就在1992年之后的那场宏观调控中悲壮地倒下,尽管血本无归,其实说到底也没损失什么,因为在“一夜暴富”之前他们原本就双手空空。

此后的五六年时间,房地产这个行当属于实物分房时代,消费主体是集团。我之所以说“房地产行当”而不说“房地产市场”,是因为那时称不上真正意义的市场。那时,为数不多的开发商真是爽呆啦,正所谓开发开发,一开就发。

1998之后,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开,楼市进入个人消费时代,也正是从这时起,大浪淘沙,沉浮其间的开发商渐渐拉开了差距。目光短浅者自短浅,胆识非凡者自非凡。

“一夜暴富”、“一开就发”的行业神话已不复存在。从2002年出台的121号文件开始,房地产市场进入规范与整肃期,中央先后动用土地、金融、财政、税法、工商行政等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的门槛越来越高。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北京的一些开发商十分缅怀当年暴利横飞的激情岁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何等快意!

但是,致命的变化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并最终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二)

当北京的开发商竞相倒手土地、炒卖批文而渔利的时候,广东的万科正在完成第一轮的全国化扩张,碧桂园、奥林匹克花园正忙于品牌的连锁经营,遍地开花;

当北京的开发商醉心于单个项目的暴利神话与种种概念炒作之时,广东的珠江、合生正抓紧北上布局与大量吞地,金地正急于上市并计划向京沪挺进,做强做大;

当北京的开发商在掘到第一桶金后便兴奋于在不同场合喋喋不休而树立自己的行业话语权的老大地位时,广东富力正悄悄调兵遣将实施北方攻略,快速扩张。

就这样,一边是战术家思维,另一边却是战略家思维。

如果把不断提高的开发行业门槛直至宏观调控比作“大限”的话,那么,在“大限”来临之后,北京的大批开发商突然明白:自己恍惚成了“知名”开发商,广东的同行却成了“强大”开发商,而“知名”与“强大”根本就是两回事。就像猴子,从树上跳下来的演变成了人,而在树上撒欢儿的终究还是猴子。

战术家与战略家的不同正在于此。

赶在“大限”来临之前,最后一个完成扩张与积累的人很可能是孙宏斌。而北京最早读懂这份认识论并朝着“强大”迈进的人应该是易小迪。

如今,银根在收紧,地根也在收紧,开发门槛在不断加高,我想问:至今仍骑着树杈撒着欢儿地嗷嗷叫,或者刚刚想从树上往下跳的猴子,你们还有机会吗?

机会就像一阵风儿,吹走了。

 

(三)

某些开发商,还是不要津津乐道于自己单个项目的巨额回报吧,今天的你,即便是手握大把的资金,也很难买到一块土地,换言之,你没有土地已经很久了。当初,曾有人嘲笑富力、顺驰以天价拿地的举动,今天,该轮到他在心底焦急呐喊:土地啊土地,在哪里啊?

或许,上市公司更能体会这份“地荒”的苦楚。为什么近来大牌上市公司华润、金地频频拿地,不计成本?因为单个楼盘赚不赚钱对他们而言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持业务链与现金流不断,这样,他们就可以去股市上套钱。

也不要耻笑别人当初近似疯狂的企业扩张行为吧。稳健者如珠江、万科,今天的江湖霸业已成,纵横驰骋于中国;激越者如顺驰,急速网罗大量的身价筹码,尽管脚步踉跄,也已经完成从“小天津”到“大中国”的战略布局,横刀立马于楼市。

  孙宏斌让出55%的股份,从香港路劲基建的手中换来了12.8亿元的救命钱。于是,各路记者一通鼓噪,痛惜“孙宏斌吐血贱卖”。的确,孙宏斌的屁股是在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挪了一下,但你们哪里知道啊,现在孙宏斌的幸福正像花儿一样!

我说孙宏斌的幸福像花儿一样,原因如下:

一、孙宏斌有货可卖,这得益于孙在土地大限最终来临之前,用近似终极疯狂的手法,完成的土地积累。没有这些土地积累,顺驰就仍然是偏居一方的小角色,孙宏斌也就没有今天的江湖霸业和身价筹码,也就不会有人给他送来12.8亿的救命钱,而且,路劲基建是个要多体面有多体面的好主顾。因此,我说12.8亿元虽然是他的救命钱,但那些雄厚的土地积累才称得上是孙宏斌的护身符。

二、孙宏斌的资金链条终于没有断裂,在拿55%的股权换来12.8亿元的资金之前,也没有爆发足可致命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和他个人的信任危机,而这一点,看似侥幸,实则必然。

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本文开头那个小故事:从前所有的猴子都生活在树上……后来,你在树上嗷嗷叫,人在树下哈哈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