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哲彬
宏观调控之下,上海的房价已经开始止涨回落,而深圳、北京的房价仍然在以超过11%的增幅上涨。
同样的调控政策在不同地区产生的效果不同,其中固然有市场的差异化原因,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各地政府的执行力。上海因是房地产热的重灾区,在众目睽睽之下,下定决心给全国人民一个交待。而另一些城市政府却存在顾盼和迟疑心理。以北京为例,九部委下发“十五条”已经两个多月,而北京的实施细则仍然迟迟没有出台。业内人士早也盼晚也盼,真个是望眼欲穿啊!据调查,北京100多个新盘的审批受此影响而处于停顿状态,比较严重地影响着市场供应。有消息说,由于北京的实施细则迟迟未明确,主管部门早已不在受理楼盘规划和开工的审批手续,俗称“不接件”。很显然,北京正在为自己的迟疑和顾盼付出房价持续高涨的代价。
8月19日,央行再度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对此,经济界的反映是“略感突然”。某财经媒体的报道腔调是——8月18日,原本应该是一个平静的星期五,央行却“出其不意”地加息。或许因为出其不意,所以才略感突然,而我注意到各方专家对本轮加息的看法也并不相同。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与其说动用利率杠杆是为抑制投资的扩张,还不如将其视为对房地产调控措施的配合。国家发改委专家王小广却认为,本次加息对房地产业影响并不大,因为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足以抵消利息上涨带来的资金成本,所以调控房地产还需要更加严厉的综合手段。央行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加息是利用利率杠杆适当抑制投资和信贷需求的扩张。
对同一项政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这大概是正常的。但是北京市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未出台“九部委十五条”的实施细则,不知各方专家对此作何种解读?
北京的房价曾经一路遥遥领先于全国,2003年,全国房价冠军的帽子被上海夺了去,北京长长吁出一口气,眼下,深圳后来居上,开始高居榜首。大概北京已经从“房价老大”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所以压力不大,调控的步子也不急吧?但是,说心里话,市场上的供需双方很急很急啊!
是啊,他们为什么不急呢?是他们不必买房子住?还是房价上涨对他们有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