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2014-03-31 15:09:04)

《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http://s1/mw690/0019uzTVgy6HJQASfoA00&690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却其貌不扬的音乐家马修,在池塘之底问题少年教养院代课的故事,他用音乐感化问题学生,耐心的培育学生,让学生重拾信心,其中的一位学生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

 

一、问题学生犯错 转化为教育契机

 

    影片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问题少年,司空见惯的体罚,学生被禁闭的最长时间为至少15天,由此学生极度叛逆,甚至可以火烧学校和校长的勋章。马修体谅学生,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犯事的学生,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他冷静、耐心地找学生谈话,了解作案动机,让学生在内疚中悔悟,把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转变成教育学生的工具。

 

通常,中国教师对于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严重的学生告知其家长,仿佛要昭告天下,并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久而久之,便会对成长形成阴影,《放牛班的春天》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但却折射出了西方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对问题学生给与更多的关爱,不抛弃不放弃,并积极的进行引导,着力正面的教育,有耐人寻味的一面。

 

二、关爱学生 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对于问题学生,马修真正为学生着想,深度信任学生,用爱心熔化了学生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更多无私的爱,他同时也扮演着一个父亲的角色,让学生学会感激与原谅。当学生犯规的时候,他私下处理,不包庇学生,也不让学生丢了面子,必要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强硬的一面,不放任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最终得到了学生和其他代课老师的肯定。

 

同时,说到中国的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国外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在于不管是批评或是表扬都会刺激到其他学生,国外教师更能理解学生,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学生进行相互比较。

 

三、找准症结点 将优势得到最大发挥

 

    马修老师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并成功的改造学生,最主要的是他找到了学校未开设音乐课,而学生在音乐上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的症结点,他用音乐感化学生,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把各种不幸造成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学生训练成了一个合唱团,将经常制造麻烦的学生制服,如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马修谆谆善诱将学生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最终还培养了一位音乐大师。

 

中国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大多是填鸭式教学,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大班教学大课堂讲解,便于集中管理,片面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而在国外,教师更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更多思考和想法能为学生获取更多的加分,学校也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诚然,《放牛的春天》让本来是所谓的无可救药的学生,最后变得很可爱很努力。体现了国外教育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真正的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拓展了心智的发展,挖掘学生的优点天赋和才能,教师应该将更多的视角转移到学生潜在的待开发的领地,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被忽视的群体或个体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展所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有思想、有责任心的社会栋梁。

http://s13/mw690/0019uzTVgy6HJQEnCyM0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