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作与评论》“新锐”之冯娜

(2016-07-22 18:43:50)
分类: 创作与评论80后文学大展

主持人语

 

谢有顺   李德南

《创作与评论》20167月号上半月刊

 

本期“新锐”栏目要推出的作家是冯娜。

冯娜出生于云南,是白族人,著有《云上的夜晚》、《寻鹤》、《彼有野鹿》等诗文集多部,曾获第二届奔腾诗人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奖项。冯娜既写诗,也写随笔与小说。她的出生地与民族,还有随之而来的独特的生活经验,使得她的写作易于辨认。

冯娜的诗作甚少鸿篇巨制,而是以抒情的短章为主,可视为对中国诗之抒情传统的赓续。冯娜的诗并无现代诗中普遍存在的激进面貌,对她来说,写作首先不是为了在知识学上寻求价值,比如形式上的革新,或技艺上的突破。她无意于成为先锋,不以“必须绝对现代”为旗帜,而宁愿以后撤的方式来成全自己。她所真正重视的,是写作在生存论存在论上的意义:诗歌就是我与这个世界的亲近和隔膜。我用语言诉说它们,也许我始终无法进入它们的心脏,哪怕融入它们的心脏,可能又会觉得无言处才最心安。

如果说诗是冯娜与世界的隐秘的呢喃的话,那么小说则是她借以与世界对话的更为直接的形式。她的《无数灯火选中的夜》《治蛊师》《姨妈的寻找》《瓮中信》等小说,均体现了这种特点。

为了更好地对她的小说创作进行打量,本期特意邀请了刘波和顾星环两位青年批评家来写作评论。

在《梦境、现实与终极之问》一文中,刘波针对冯娜的当期作品《寻鹤》进行了解读。他以科幻文学作为切入点,却认为这篇作品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类型文学,“它的语境,更贴近当下现实,甚至就像一个‘中国故事’的现代切片。可冯娜注重的是内在情绪在文本中流动的节奏,她微妙的叙事更具撕裂感。人之困境往往就在这不经意中发生、发酵,我们甚至都来不及去辨析,各种悲剧就在生活中竖起了一道道屏障……当科幻、梦境、想象出现时,这篇小说已不再像卡佛那样靠一股内在情绪去隐忍地贯通叙事,她以不可知的力量穿越了一个俗套的故事。”顾星环的《现实观照、边地书写与诗化倾向》一文,则是关于冯娜小说创作的综论。题目中的三个关键词是顾星环理解冯娜小说的三个角度。她在文中还指出,“在冯娜到目前为止的现实观照中,她最着力的是对边地文明的观照。这在她的诗歌和小说中都非常明显。”“冯娜的小说确实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她之所以在面对现实问题时采取柔容而深沉的抒情化方式,之所以在写‘失根’时使笔尖充盈情绪,都是因为她所熟悉的诗歌写作经验渗入小说创作并产生影响。”

两篇评论,都重视体贴文本,不作无根的论断。它们还都有批评家本人的语调——刘波的热烈与将心比心,顾星环的温和与恳切,都令人难忘。他们在文中所出示的观点,除了为理解冯娜的作品提供恰切的视角,对于写作此类题材的读者也不无启发。

 

 

 

《创作与评论》20167月号上半月刊目录

 

新锐

主持人语\谢有顺 李德南

寻鹤(短篇小说)\冯娜

梦境、现实与终极之问——评冯娜《寻鹤》\刘波

现实观照、边地书写与诗化倾向——冯娜小说创作论\顾星环

 

现场

微服私访(短篇小说)\杨少衡

短篇小说的庙与精神异化者的灰——读杨少衡小说《微服私访》\欧娟

疾病的隐喻——从杨少衡中篇新作《古时候那头驴》谈起\郑润良

 

小说

一九六五年的乡村爱情(中篇小说)\薛友津

丑奴儿(中篇小说)\翁新华

小巷“芝麻官”(短篇小说)\阿良

 

五月诗会

在车途中对爱情的观察与思考\马笑泉

时光之书(组诗)\刘朝善

惊艳(外三首)\吴良琴

 

漫笔

“食”文解字\陈绍龙

雨夜中的闪电\刘克邦

时与度\李达伟

庆余年\李小岗

 

艺苑

为了走出“象牙塔”的精品——关于侗族舞蹈创作采风活动的思考\黄葶

 

封二  暑夜思(诗歌)\欧阳斌

封三  侗乡十月秋正浓(国画)\李亚辉

 

社长:欧阳斌,主编:夏义生,执行主编:王涘海。主办:湖南省文联。邮购地址:410001长沙市八一路227号。电话:0731-84582637。邮发代号42-31,半月刊,全年312.0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