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蜉蝣之羽》的几个关键词

(2016-05-29 09:58:14)
分类: 寻美之旅(文学评论)

《蜉蝣之羽》的几个关键词

 

李德南

《芙蓉》2016年第3

 

 

读《蜉蝣之羽》,想到几个词。

其一是规矩。小说中的张纳从古代穿越而来——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朝代,来到现代。他首先遇到的,是一群流氓。这群人不讲礼仪,“我感觉他们的语言很不凝练,废话特别多,而且不太讲究,之乎者也根本就不用。另外,把所有的礼貌用语全都省略了,比如兄台、承让之类。”他们想要围攻一个叫张诚的年轻人。张纳决意拔刀相助,然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朝代的人都不愿意仗义执言,张纳武功高强,却不喜欢动武。他想通过打赌的方式来替张诚解围,然而他找不到人来做见证人,连长者也无长者之风。张纳还发现,眼前的流氓不讲信用,大家也不守规矩。他眼前的世界,是一个失范的世界。“此刻,我最不习惯的就是现代人的出尔反尔。刺青完全抛开了我们不久前的约定,打算仗着人多,把张诚和我给削了。” 而在“我”所属的时代,“我”师傅所教给我的,是这样的信念:“越是大争之世,越要讲究武德。”

上述的情节,多是出现于《蜉蝣之羽》的前半部分。读的时候,我想起了《老炮儿》和《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它们同样关乎规矩,道义,侠义。两部电影,还有这篇小说,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现的。耐人寻味的,正是这种巧合,巧合中有必然。在这种不约而同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时代的人在担心什么,希望什么。现时代的人还是希望看到置身其中的世界是有序的,是有规矩的。

人生在世,除了渴望规矩,秩序,还渴望情义。世界应是一个有情的世界。

《蜉蝣之羽》是一次“故事新编”,是对蒲松龄的《张诚》的重构。在《张诚》里,蒲松龄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写张诚和张纳之间的兄弟情义。在蒲松龄所讲的故事中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尤其是《张诚》的结尾部分,张诚和张纳所遭受的苦难全都消散殆尽。那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蜉蝣之羽》同样关乎情义。在《张诚》中,张纳从小就受到凶悍而无情的继母虐待,不过,张纳与同父异母的弟弟张诚自小就感情很好。在张纳挨饿的时刻,张诚会帮他;在眼看张纳因无法完成继母所交待的任务时,张诚会帮他。这种帮助,出自真心而非假意。而在张诚发生意外的时刻,张纳也无比悲伤、难过。这种手足之情令人动容。并且,这种手足之情,也构成了理解《蜉蝣之羽》的一个背景。只有在这个背景当中,我们才能理解张纳为什么要出手救张诚。

除了手足之情,《蜉蝣之羽》中还写到张纳与老智子之间的情义,张纳与师傅之间的情义……情义,或可视为《蜉蝣之羽》的又一关键词。

对有限与无限的思索,也是《蜉蝣之羽》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有限与无限是这篇小说的又一关键词。

规矩,秩序,道义,侠义,情义……所有的这些,都可以说是对此生世界的肯定。这些肯定都跟入世的精神有关系。但《蜉蝣之羽》有其出世的一面。小说中虚构的那个山谷同样值得我们注意,它不单是作家想象力的体现,也是作家思想境界的体现。在这个山谷中,日月星辰可以颠倒,时间可以倒转,可以夏季飘雪,冬季开花。这个山谷的存在,使得小说本身的叙事不局限于俗世,俗世借此与宇宙贯通。“我读书破万卷,自然知道,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神秘的存在,我们人类只是寄居于其中的蝼蚁。它的浩瀚,我们才窥见了几分?”正是通过这个神秘山谷的营造,这一超越之问获得了小说所应有的物质基础,让超越之思变得可见。

小说结尾处的那个关于蜉蝣的故事,自然也值得注意——它实际上是小说的题眼。蜉蝣有着极其美丽的翅膀,然而,它们的生命又极其短暂。美好的事物难以久存,这是叫人哀叹的。可是,“生活在山谷里的蜉蝣并不只有一次生命。它们在蜕皮成为成虫之后,数小时内即死去。然而,每逢遇到晨昏颠倒,日月倒转,它们便能得以复活,再次展露它们美丽的翅翼。虽然它们复活后经历的大多是再一次朝生暮死,但那又有什么呢?对于一只蜉蝣来说,能经历两次甚至多次出生和死亡,这多么神奇啊。”在山谷中,此生与他生、有限与无线的边界变得模糊了,此生是他生,他生亦是此生,有限中有无限,无限中也有有限,一切皆流,生生不息。

这个神秘山谷,在我看来,是这篇小说最为迷人的一笔。它让蜉蝣之羽这个意向的瑰丽变得更加瑰丽,更有纵深感。神秘山谷与蜉蝣之羽共同营构的哲思,也令人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