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文学大展之陈再见

(2013-10-10 21:12:40)
分类: 创作与评论80后文学大展

主持人语

 

谢有顺 李德南

《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10

 

 “从基层上,中国是乡土性的。”这是多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名著《乡土中国》中写下的一句话。乡土,也一度成为我们理解传统中国的重要维度。然而,在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运动后,仅仅是从乡土及其相关逻辑来理解中国,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土中国在走向没落,城市中国则开始引人注目。很多原本生活在乡土上的人们,纷纷开始入城,陈再见便是其中一员。他生于1982年,来自广东陆丰,到深圳后有过打工经历,后来得益于深圳较好的文化政策,借助专职写作的形式亦能相对自如地生活。最近,他又开始在某社区图书馆工作。与这种生活经历对应,他近年所写的《微尘》、《瓜果》、《七脚蜘蛛》等作品,上承王十月、曾楚桥等作家的写作路向,也以打工题材居多,个人经验的具体痕迹在作品中亦在在可见。

到目前为止,陈再见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花》、《江南》等杂志发表近百万字的作品。为了更好地对他的小说进行梳理,我们特意邀请了青年作家、评论家蔡东和唐诗人来参与写作评论。在《少年心事与诗人情怀——陈再见小说论》中,蔡东主要不是以理论为工具,而是强调知人论世,对陈再见其人其文有独到的辨析和阐发。举个例子,文章里谈到,“陈再见是用写作来逃亡,不是逃避,而是逃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小说里的诗人就是本色的自己。我也能在他的小说中观照到自身,心有戚戚,莫逆于怀。我和他笔下的人物都像一根没腌透的萝卜,虽然没把自己腌成咸菜,但至少,比没腌过的萝卜坏得慢一点。” 显然,这并不是学究式的言说,而是围绕着文学和生命而展开的对话,是语言世界里的互相照亮。

蔡东的所思所论,主要是围绕“文学性”展开,唐诗人的《身份焦虑与记忆病症——陈再见小说的文化透视》则多少借鉴了文化研究的方法。他的文章灌注着诸多的问题意识。“当研究者思考底层写作的作家身份问题时,普遍遗忘了那些底层作家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中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份问题。而在研究者分析八零后作家作品的时候,也好像多少有点忽略八零后青年作家可能拥有的复杂经验,以及他们如何处理经验问题。那么这两种情况加在一起呢?”他对陈再见作品的研读,正是以此作为切入点。身份的建构,又与记忆相连。因身份问题而产生的分裂感也可能造成记忆的病症。这就使得陈再见的小说具有自己的整体性和张力。

这些特点,读者们在阅读时,不妨多加留心。

 

 

 

 

《创作与评论》10月号上半月刊目录

 

现场

套娃与游神(中篇小说)  舒文治

寻找失去的灵氛(创作谈)  舒文治

方法与存在——简评《套娃与游神》  刘恪

 

新锐

主持人语   谢有顺 李德南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   陈再见

少年心事与诗人情怀   蔡东

身份焦虑与记忆病症   唐诗人

 

小说

刘利汉择婿史(中篇)  潘绍东

隐形凶手(短篇) 衣水

小小说二题  余红

 

诗语 

诗魂  李静民

一些人  一些事(组诗)   刘起伦

有些话只写在流水上(组诗) 王丽君

 

漫笔

那些孤独  李娟

黑夜擦亮星群  向迅

 

艺苑

湘楚文化精神对湘籍女歌唱家的影响  汪琦  蔡霞

花鼓戏转型经历对湘籍民族歌唱家的影响  崔思蕖

 

社长:谭仲池,主编:江学恭,执行主编:王涘海。主办:湖南省文联。邮购地址:410001长沙市八一路227号。电话:0731-84582637。邮发代号42-31,半月刊,全年312.0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