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文学大展之草白
(2013-08-27 00:08:23)分类: 创作与评论80后文学大展 |
80后文学大展之草白
谢有顺
最近几年,有不少大陆的年轻作家频繁在台湾、香港等地获奖,由此引起关注。我们本期想要推介的浙江籍青年作家草白,便是在凭借着《木器》这一作品获得第25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首奖以后,开始为更多的读者所认识。
真正说来,草白发表文章是从2008年开始。她以写作散文和小说为主,数量不多,似乎是把写作视为精神的漫游。迄今为止,她在《散文》、《天涯》、《山花》、《江南》、《西湖》、《百花洲》等刊物上发表的作品,不过是四十余万字。这些作品大多格调不俗,文字从容,与作者个人的诗心通而为一,发表后被《散文选刊》、《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转载,也受到不少批评家与读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草白的写作,本期我们特意邀请了任瑜、赵丽两位青年批评家来对她的作品进行系统解读。任瑜在《稚嫩、新鲜与深刻——读草白小说》一文中指出,草白的写作集“稚嫩”、“新鲜”与“深刻”于一身,其中不免有“悖论”的成分。但这种悖论恰恰为她所欣赏:“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有不少技术老到成熟、结构规矩讲究的作品,读起来却感觉波澜不惊甚至索然无味,因为它们陷入了小说写作的俗套和固定‘范式’,缺乏新鲜的创造力和飞翔的想象力。实际上,叙事技术和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是留给专业评论者关注并拿来评论的,读者多半是不太关心、不大在乎的。读者所看重的,是能不能被内容所吸引、所打动,是能不能从阅读中感受到一些特别的东西。草白的小说,可能在技术上有着新人的不成熟,但却有着天真、大胆又新颖的想象力和自由、充沛的创造力,能够以新颖独特的表达,不落窠臼、打破预期,带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新鲜而生动的感受。”她在评论中还指出了草白不同于其他80后作者的特点:早在创作初始,草白“就一步跨越私人经验的鸿沟,直接面对关于‘存在’的普世性问题,面对精神世界中的那些无解疑问。”对存在的追问和省思,由此构成草白写作的又一特点。
赵丽的《遵从内心的写作——草白小说评析》一文,则从对生命真相的呈现、叙事的虚与实、对故乡与童年经验的挖掘等角度来阐释草白的作品。“在她短篇小说的创作中,也一直尊崇着‘真实’的原则,但‘真实’未必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复现,它也可以通过呈现生命的真相,揭示心灵的隐秘,探讨人类存在的问题。阅读草白的小说会发现,她往往压缩现实生活,释放出一个深广无际的隐秘世界。”因此,草白小说中的“真实”,可理解为生命和心灵的“真实”,是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这也意味着,她的写作和生命具有同构性质。
她们所归纳的这些特点,读者们在阅读草白的作品时,不妨作为参照。
创作与评论9月号(上半月刊)目录
现场
给一棵树放电影(中篇小说) 翁新华
一个孤独的写作者——翁新华访谈录
还来电话的人
以柔软的生命敲击尖锐的历史冰封
——论翁新华《给一颗树放电影》 陈进武
新锐
主持人语
医生家的晚餐(短篇) 草白
稚嫩、新鲜与深刻——读草白小说
遵从内心的写作——草白小说评析
小说
三伏天(中篇小说)
包倬
资水流月去无声(中篇小说)廖静仁
双重大铁门(短篇小说)
石兆佳
漫笔
时光小镇(三题) 周蓬桦
草木笔记(五章) 余子愚
武陵小小说方阵
小小说三题
小小说三题
小小说三题
小小说的创作群体与艺术个性——常德市武陵区小小说作家群论
艺苑
捕捉自然与生活最美的瞬间
拥抱生活
乡土底色上的生命意象——赵洪琦工笔花鸟画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