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它 |
《创作与评论》3月号下半月刊(评论版)目录
批评视野
文化自觉与价值追求/蔡毅
从“游”至“闲”:休闲的历史境遇与当代命运/冯爱琳
新锐之思
挽歌与传奇
———试谈新世纪汉语长篇小说中的“蛮夷戎狄”之风/颜炼军
现代市民文化之诗意建构
—以张爱玲、池莉和王安忆的作品为例/赵婷白丽荣
新媒介研究
微博与小说的新趋势/廖令鹏
论影视剧传播中的“微博公关”现象/李广琼刘仲蔚
单情节微电影的剧本创意技法初探/王明端
微博公文———当代公关传播新推手/王舒雅王帅
深度阅读
《碧奴》:“入魔”的写作奇迹/袁红涛
一个故事的四种讲法
———王朔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电影改编/胡斌
城乡的纠葛与启蒙的困境
———《寻根团》的“双重故事”/李德南
城市的撕裂和土地的复活
———浅析陈启文小说创作中的两个母题/舒文治
诗意:在虚无世界的故事尽头
———王威廉小说论/房伟
金钱人生真相的独特揭示
———评肖进军的中篇小说《娱乐总监》/ 马为华
艺术名家
意象与怀抱———与画家朱训德的对话《/ 中国画年鉴》编辑部
新世纪的期待———读朱训德的画与文/孙克
在人文时空里漫步———朱训德绘画艺术解读/华坚
电影《一九四二》研究
寻找有情怀的好故事———电影《一九四二》的审美价值辨析/周思明
创伤记忆的历史复活与公共建构———论电影《一九四二》的见证叙事/王岩
立足民族生存的历史重构———评文字与图像的《温故一九四二》/陈彩林
苦难的“蜕变”:从“叙事”到“景观”———评电影《一九四二》/鲍远福
废墟上的诗意———评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救赎维度/雷奕
影视镜像
历史“戏说剧”的叙事异变与寓意偏差/孙丽
王小帅:我是“这一个”/王铭俊
多元文化元素视阈下的《山楂树之恋》/李宗刚李宁
当“谍战”遭遇“文艺”———论电影《听风者》的“文战”特质/闫宁温永慧
“视觉导向系统设计”研究
城市公园导向系统设计的应用研究———以长沙市烈士公园为例/谌扬
最美民族风
———湖南民间织锦艺术在长沙轨道交通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杨蓓
导览的魅力———香港国际玩具展视觉导向系统解析/杨建蓉
文化广角
“郭老”称谓考论/ 谢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