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生为何狼狈

(2012-05-15 11:07:22)
分类: 寻美之旅(文学评论)


苍生为何狼狈


苍生为何狼狈

 

李德南

刊于《南方都市报》2012513

 

大约是在两年前,北京三联书店推出了文化学者刘再复的学术新著《双典批判》。其中,双典指的是中国的文学经典《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刘再复看来,这两部小说虽然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在文化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却值得我们予以反思、批判。《水浒传》对暴力崇拜的肯定,《三国演义》对权术崇拜的宣扬,都给中国人的人性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因此,对它们进行文化批判势在必然。

虽然现在距离水浒、三国的时代已经过了五百年,但是在读完罗新学最近刚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算计》之后,我就发现,对权术的崇拜和运用,非但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反而是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较之于三国时代,权术对人性的异化,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用罗新学的话来讲,我们已经到了苍生狼狈的地步。

《算计》的主要故事线索,是写龚应强、郭显达这两个人长达四十年的互相算计。所谓的算计,其实就是权术思想在各个微观领域的具体应用。应强、显达两人本是同乡、同学、同庚,后来还同娶了一对双胞胎姐妹为妻,本该同舟共济齐头并进才对,却命中注定似的成了死对头。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在官场还是职场,在情场还是商场,他们都摆脱不了互相争斗、算计的状态。显达是个心胸狭窄、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虽然心里也有彷徨、挣扎,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刻,他总是会习惯性地选择牺牲他人,成全自己。自己落难了,也还会毫不犹豫地拖人下水,陪自己一同受难。相比之下,应强远远要正直、诚实得多,还有些理想主义的光芒,却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卷入到权术和利益的纷争之中,同样落得个遍体鳞伤的下场。这固然是因为,眼前的利益使得他们不得不争,也是因为三国式的权术思维早已浸透到中国人的人性里面,日积月累,一路沉淀。《算计》里面写到,应强、显达两人的争斗,是有家族渊源的。早在道光年间,龚、郭两家的先祖就因为利益之争而斗个不停,甚至还有家庭成员为此丢了性命。应强和显达各自的父亲,也一辈子纠缠在一起,斗得筋疲力尽还不罢休。这种代代相传的算计,正好说明了一点:对权术的热爱、执迷,早已成为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罗新学在写作《算计》的时候,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的。它虽然和《三国演义》一样,选择了权术作为解读人性的切入点,但是又给出了不一样的价值选择和伦理立场。正如林岗所指出的,《三国演义》的叙述者喜欢带着亵玩的态度品赏故事角色的残忍而伪善的行为,权术的高明与否在三国世界里成了衡量一个人智慧或价值高低的标准;《算计》对种种恶毒的权术,则明显持一种批判的立场。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小说的叙述者还与龚应强一同出场,对权术文化进行反思、批判。通过对话的形式指出,龚、郭两家人的悲剧根源,就在于中国人骨子里那根深蒂固的攀比心理。人们之所以看重个人奋斗,甚至于连三岁幼儿也不让他(她)输在起跑线上,以致人人从小到老忙碌拼杀筋疲力尽至死方休,总根子就在于一个字:比。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一比,占有的不均就凸显出来了,心里就不平衡了。攀比既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让一个人勇于进取,却也打破了事物发展的次序,破坏了其固有的规律,人性也可能因此而被扭曲。正是重视攀比的文化心理,和权术这样一笔负面的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国民劣根性。今日的中国人之所以活得这么累,苍生之所以如此狼狈,和中国文化这些并不美好的思想传统大有关联。

如果说小说结尾这部分对权术文化、攀比文化的批判还有些外在的话,那么小说里那些被权术所异化、所毒害的人物形象,则更微妙地传达了作者所持的伦理价值取向。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算计》的叙事方式是写实主义的,重视细节的雕琢,也讲究场面的安排。正是因为有着扎实的物质基础,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相当成功。除了应强、显达这两个具有典范意义的人物,小说还塑造了春雨、春苗两姊妹的形象。这对双胞胎姊妹一个外向、一个内向,身上却都有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因着种种阴险、歹毒的算计,她们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也不得不领受许多残酷的伤害。春苗原本喜欢应强,却被迫嫁给了显达,后来又和显达离婚;春雨也因官场斗争而成为算计的对象,怀孕七个月了,也还得被迫终止妊娠,做了引产手术,后来也一直活得提心吊胆。至于春雨那个被大人斗法谋杀在胎盘之中、最后又被深埋于乱草丛的女婴,则更是令人为之动容。这正是权术的可怕之处:它不但异化人性,让人的生存变得没有尊严,变得黯淡无光,还会扼杀人的生命。

正是因为看到了权术的可怕之处,罗新学多次引用了《道德经》,意在强调做人还是要拒绝世故和圆滑,不为权术、心术所毁坏。他还主张,每个个体都应该重视心性的修养,例如通过打坐等方式将自己同化于宇宙特性,融身在无边无际无声无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里,取宇宙之静,悟人生大道。这些想法,虽然不无局限,但是作为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救治的开端,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值得我们重视。毕竟,文化的反省,人性的重建,关乎每一个人,也需要从每一个个体开始。

                                   20124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