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文学生活(创作谈)

(2011-05-16 16:53:50)
标签:

杂谈

分类: 途中之镜(自述与他评)

                                    载《作品》20115月下半月刊

阅读

对于我,买书始终是无法克制的欲望。

想要拥有一本书,不单是为了书页上的内容。现在是网络时代了,很多书其实在网上都能找到电子版,可以安放几百本书的读书器也已经发明了,但是,纸质书刊所给人的快乐又怎能替代呢?

我手上有一套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周作人自编文集》,在书店里第一次遇到,我就喜欢上了它。它的封面设计、开本,纸张的重量与颜色,当然还有内容,都为我所喜欢。每次郑重地从书架上抽出一册来读,我都感觉有书页上有苦茶的芬芳。要说书香,真有书香,这大概也是书香的一种。当我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这套文集上打上我的印记,我的生活也让我体味到几乎每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和周作人一样身上都有“绅士鬼”和“流氓鬼”的时候,我更觉得这书就是我个人的生命气息的一部分。

我也喜欢1973年出版的那套《鲁迅文集》。这套文集,我还差一本《集外集拾遗》没有集齐。它也是我经常要翻一翻的。鲁迅的文章,更苦。那是药。百种滋味皆是药味。

对于周氏兄弟,我一直念兹在兹的,首先是他们的语言。它们有传统的印记,又都是自成一体的现代汉语,值得不断回味。我不喜欢当下很多作家的写作。“绝对现代”、千人一面的翻译体,有什么可读呢?我对好作品的标准其实简单:“但求文字可读,言之有物。”这也是我所追求的境界,远未抵达,可我愿意努力。

每次我觉得鲁迅的文章好,也是因为有合适的载体罢。我手上的《鲁迅文集》,是从旧书店里淘来的,将近四十年了,每一页都有历史的风尘。平整光洁的网页,游戏机似的读书器怎能替代呢?任何历史性的事物都会被它们碾碎,磨平,消弭为无。等到它们重新出场,一切都是摩登的。没有什么能逃脱这样的历史怪兽之手。能想象鲁迅穿牛仔裤的样子吗?确实他也摩登过,甚至还很后现代(写《故事新编》的鲁迅就是)。可是说到底,我还是觉得,他穿长衫的样子最好看。

写作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喜好、一种生活方式的话,那么写作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命运。

之所以是一种命运,首先因为我未能懂得命运。我承认,我是个会经常焦虑、找不到方向的人,而写作是我缓解焦虑、寻找意义的有效方式。

小说、随笔与散文,都是我所喜爱的形式。我所梦想的写作,不能只是复制已有的经验,不管是生活的经验还是写作的经验,而是要长驱直入地抵达存在的核心地带,将那些幽暗的领域敞亮。

要是只能选择一种形式,我肯定会选择小说。我的小说主要是为了处理个人生命中的一些负面经验,例如我与生活世界照面时的焦虑、疑惑与悲观,还有我内心的黑暗面。小说给予我自由,允许我自由地说自己的梦。我所梦想的写作,无论如何首先要与“我”有关。

批评

同时,我也渴望能亲手试炼一种批评。

我认为批评需要有理论作支撑,否则不足以立其大。同时,我也努力避免学院式的深文周纳。理论之外,还需要有审美的能力,以及对人生、人心的领略。我希望我的批评文字本身也是文学的,有水气,或血气,而不是像通常的学院批评那样烟尘滚滚,风沙扑面,以至于让读者灰头灰脸,狼狈不堪。我认可周作人的批评观念:“批评是主观的欣赏不是客观的检察,是抒情的论文不是盛气的指摘。” 在“寻美的批评”和“求疵的批评”之间,我永远倾向于选择前者。我还希望,在这样的批评中,本身就能站立起一种价值。即使它关注的作品终有一天会沉入悠悠天地的深处,它仍旧能在黑暗中透出一丝光亮。

这种批评,我也把它看成是一种写作。这也是我所梦想的境界,远未抵达,可我愿意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