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成 (1934.9.23
-) ,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聚酯工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确良之父”。现任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兼任中国化纤协会副理事长。
童年就读于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后入常州市第三中学。1953年考入华东化工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学习有机合成、染料中间体专业。1957年毕业后,分配至化工部有机化工设计院实习,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参加吉林化学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此后,先后在化工部第四设计院、化工部第九设计院、化工部第九化建设计所、纺织工业部设计院、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1965-1974年,他任贵州有机化工厂和广西维尼纶厂设计总负责人,在我国第一套万吨级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装置的工程设计上消化吸收从日本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大胆创新,采纳了国家成套技术装备攻关以及生产革新成果,在工程建设上创出了国产化的新路,并成功推广于广西维尼纶厂、贵州有机化工厂的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装备,也在国内其余八套维尼纶厂的装置上推广使用。
1973-1976年,他参加了辽阳石油化纤总厂的设计及建设工作,是乙烯、汽油加氢、重整、芳烃抽提等装置的设计负责人。
1976-1985年,蒋士成参加了江苏石油化工总厂及仪征化纤工程的总体规划,并担任国家重点项目仪征化纤工程的设计总负责人。后又受纺织部委派至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兼任副总工程师及总工程师。
1985年仪征化纤一期工程完成后,蒋士成回纺织部设计院负责全院生产技术工作及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开发业务建设工作。
1992年,纺织部任命蒋士成为仪化联合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公司技术管理、科技开发以及三期工程建设工作。
1996年,蒋士成克服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向国外垄断技术挑战,提出了开发10万吨/年(300吨/天)聚酯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同时也纳入中国石化“十条龙”管理体系。蒋士成以第一研制人身份,组织仪化公司为主体,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南化公司机械厂参与的联合攻关。经过各参与单位共同努力,仪化首套国产化聚酯装置于2000年12月8日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并通过考核达标及中国石化的技术鉴定。各类考核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地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项目荣获2001年度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期从事化工、化纤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设计总负责人,规划了我国最大的化纤基地-仪征化纤工程,全面负责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为仪化一、二、三、四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和生产、技术管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国产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聚酯八单元30%增容技术改造,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创了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主持仪化公司贯标工作,推动仪化公司质量及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曾获建设部设计金奖和特奖各1项,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40多年来在化工、化纤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技术开发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以他为首的团队在20世纪末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化纤聚酯工业长达几十年的技术垄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