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农民眼中的劳动节

(2009-04-26 13:33:56)
标签:

万小刀

五月的歌

农民

劳动节

原创

分类: ■万小刀散文

   曾发表于《人民日报》、《读者》、《青年博览》、《文苑精典美文》、《新校园》、《文摘》等杂志

 

   【 一 】

 

  他仍然记得母亲的话,劳动节是需要劳动的节日。

  那是1990年,他念小学一年级。那时候他总想着玩,很多年后才给那时的他找到借口:玩,是孩子的天性。

  这个道理,母亲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那时候母亲说,地里的活还没干完,种子不播下去,来年你吃什么,穿什么,拿什么去缴学费?

  那不是一个8岁的孩子思考的问题。他思考的是,他要去滚铁环,或者跟其他孩子玩弹球,再或者去拍纸片。在那些游戏中,他才懂得什么是快乐。

  于是,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哭叫着不愿意随母亲去地里。他说,劳动节学校放假,是让我们玩的。母亲就说起了开篇那句话。但他不听。母亲说,地边有映山红,有兰花。他不听,他在地上打滚。

  最终,母亲拧着他的耳朵,一起去地里。

 

  【 二 】

 

  一转眼,那个孩子长大了。在县城念高三,为了备战高考,五一学校并未放假。

  他忽然想起母亲,才过去几年,母亲就开始衰老?骨质增生,风湿病。医生说,劳累过度,你母亲已不能再干繁重的体力活。他曾打电话让在城里打工的父亲回家,然而母亲并不许可。母亲说,你上大学,拿什么做学费?他说大不了不念大学。

  母亲生气了,她想再次拧他的耳朵。然而发现她儿子长高了,她必须将手举得老高,才能够着儿子的耳朵。

  他想起这些,无心复习。他想回家帮母亲播种,他怀念起家乡的映山红、兰花。他向老师请假,恳求再三。老师终于摇着头,同意了,并嘱他早些归校。

  一大清早他便来到县城的汽车站,坐了3个小时的汽车,再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晌午时分,才回到他的村庄。他看到很多即将凋败的映山红,苍白的花瓣让他想起母亲的脸。幸好还有兰花,清幽的香气,给他和那些忙碌的农民一丝安慰。

  母亲看到他,还是很高兴的,他这才发现母亲眼底无尽的温存。他扛着锄头,提起剩下的一些种子,随母亲回家,做午饭。午饭很丰盛。有腊肉有风鱼还有蒸鸡蛋外加一盘青菜。这些都是他爱吃的。

  吃完饭,母亲问,学校又要缴几多钱?生活费还差几多?母亲以为学校又要缴钱了。

  他说,不是回来拿钱的,是回来帮家里干活的。

  母亲的脸一下子阴云密布:下个月就高考了,你不好好复习,要你干什么活?!快回学校去!

  他不愿意。他说把活干完了再去学校。

  母亲这次没再想拧他的耳朵,她知道够不着。她拿着扫帚把儿子赶去了学校。

 

  【 三 】

 

  大学的劳动节,学校放7天假。

  家境好的同学结伴旅游,家境差的去找一些零工。他做了几份家教。“五一”那天,他的学生和家人都出门旅游去了,难得清闲。他想起父亲在不远的一座城市打工,于是决定去看望父亲。

  父亲在工地干活,他知道地址,想给父亲一个惊喜。他到了那座城市,买了张地图,问了很多人,坐了很多站公交车,直到天黑,才摸进父亲的工棚。很多光着膀子的民工,在工棚里打牌下棋,还有的光着身子在洗澡。

  然而父亲并不在工棚。工友说他父亲出去捡易拉罐去了。

  在哪儿?工地外面的滨河公园。

  他沿着河边寻找父亲。昏暗的路灯下,一个人低着头提着水泥袋徘徊着,他感觉似曾相识,很可能是父亲。他喊了一声:爸爸。

  他转过头,揉了揉眼睛,竟然真是他儿子。

  父亲提着水泥袋,跟他一起坐在一张石凳上,寒暄了几句。

  他说,爸,白天累了一天,在工棚休息一下嘛,怎么还跑出来捡易拉罐?我在学校做了几份家教,赚生活费不成问题。你不用这么辛苦的。

  父亲说,今天劳动节,工地放假了,以前不放假的,不晓得么搞的,今年放假了。要是不放假,晚上我就不出来捡这些东西了。父亲抖了抖水泥袋,唠唠叨叨地说着。

  放假也好啊,休息一下嘛。

  休息又没得工钱,哪个愿意休息!父亲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看,这有30多块钱呢,就是白天捡这些东西卖的钱。父亲再次抖了抖手中的水泥袋,里面传出易拉罐清脆的响声。

  他扭过头去,趁父亲不注意迅速拭去眼角的泪水。

  第二天,他坐在回学校的汽车上,数着父亲卖易垃罐挣的零钱,泪流满面。(万小刀)

    

 

一个农民眼中的劳动节
推荐学校:辽宁科技大学    推荐人:程兴燕

导读

在大学校园里,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至今他们有的还不在知道什么是劳动;在大学校园里,最不乏的是来自农村的子弟,他们来到大学,过惯了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再不见了父母那佝偻的背影;在大学校园里,也有一些富昆绅弟,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我想作为大学教师,有必要、有责任去为他们敲响警钟,否则带着这种姿态离开我们的大学校门,他们注定将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腐蚀品、国家的负担。

这里我很荣幸向大家推荐这篇题为“一个农民眼中的劳动节”的经典文章,文章“他”小学、中学、大学中的一个个片断和包含其中的感情世界以及与之辉映的自己在劳动节对劳动的理解,是我精读它的理由之一。黄宏老师在一个小品里曾经说过“我们城里人上数三代都是农民”,那么就让我以‘我们都是农民’就“一个农民眼中的劳动节”这篇文章向大家谈谈我精读后的切身感受。

相信每一个正在度假的朋友和我一样都有这样的感触,题目映入眼帘,就饶有兴致地问自己:农民朋友会是怎样度过五一劳动节的呢?像学生教师一样统一放一个长假,然后搭伴儿来个旅游;抑或像工人兄弟一样给自己的身体来一个全身的放松,打打扑克、下下象棋、蒸蒸桑拿;再或者是……

读罢此文,云开日出,烟消雾散,“他”让我折服,农民朋友让我折服,他们扛起了锄头,提起了种子,迎着漫山的兰花幽香和苍白的映山红,开始了他们的“五一”。

小学一年级“母亲拧着他的耳朵,一起去地里”,高三时“母亲这次没再想拧他的耳朵,她知道够不着。她拿着扫帚把儿子赶去了学校”,大学了“他坐在回学校的汽车上,数着父亲卖易垃罐挣的零钱,泪流满面”。通篇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特别有哲理有内涵的词句,更没有大家伟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如果说有的话,我想就是那一句“劳动节是需要劳动的节日”,那句母亲的话。劳动节是需要劳动的节日,它比任何优美的辞藻都华丽,比任何哲言都富有内涵,比任何大家、任何伟人说的都至真至理。在它面前,再动听的话、再深刻的名言,都显的苍白无力;有了母亲的话,什么大家只能是“小家碧玉”;有了这句话,有了母亲,再有了“他”,《一个农民眼中的劳动节》成为了感人至深、诲人不浅的经典文章。

而如今的大学生,劳动节没有劳动就甭提了,就洗衣服来说,平日里,衣服脏了自己不洗,要么送到洗衣店,要么掏父母腰包请同学洗,更有甚者,干脆一次性就不穿了……自己整日里忙乎的不是学习,也不是工作,是网游、吃喝交友、构筑爱巢……殊不知自己的父母此刻正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锄头一把汗地辛勤劳作,殊不知他们已经为自己累弯了腰、饿坏了胃肠、熬花了双目、操碎了心……

劳动不仅是劳动节这一节日的需要,更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提前的微小的回报,同时也是在为父母减负,身体的,心理的,也是“孝”……

劳动节不应该仅仅是农民需要劳动的节日,也应该是我们不是农民的农民需要劳动的节日,因为一百年前我们都是农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