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理财师刘彦斌:老百姓别“追时髦”碰P2P

(2014-05-30 09:00:30)
标签:

刘彦斌

p2p

财经

分类: CIRCLE●理财


“去年中国大妈们疯狂买金期间,刘彦斌的一句‘三年内炒金炒银都没戏’的忠告一度令不少人心生不爽,可事实证明,金价在暂时飙涨过后,终还是跌了,而大妈们也无一例外地被死死套住。可见,忠言逆耳。而眼下,刘彦斌又再度劝诫普通民众远离P2P,因为对于P2P和众筹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风控,而风控的基础是健全的征信系统,如果央行的征信能够对P2P开放,则可以改善P2P行业普遍经营风险的现状,降低整个行业的风险累积。”


当传统金融撞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便会无限扩大,而系统性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时下,尽管在线支付、微信红包、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工具忽如一夜春风来,尽管电商巨头们已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低调而又迅猛地扩张,尽管绝大多数百姓依赖上互联网理财的快捷便利,但有人却前瞻地思虑:互联网金融其本质还是金融,它首先是个风险定价产品,因此所有的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着风险控制来做,与此同时监管必须要跟上,否则会出大问题。而这个人便是国家顶级理财规划师、《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创始人刘彦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及普通百姓在进行互联网理财时应注意的问题,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互联网金融是趋势但须加强监管


毋庸置疑,互联网金融的风生水起,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理财习惯。本报在持续一周的调查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市民对互联网理财并不陌生,他们或是自己或是身边的家人正在利用各类“宝宝”、微信红包等新兴工具进行理财及线上支付。

家住本市河西区气象台路的杨女士向记者总结出互联网理财的几大优势,她说:“网络理财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理财高门槛的限制性,即使是几十元零钱同样可以理。而且,互联网理财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及人们的生活、上网习惯,再加之网络理财快捷、方便的特点,特别适合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坐着理财’的需求。”据记者了解,在随机采访的50位市民中,近9成人表示,最为看中互联网理财低门槛及随时随地投资这两大优势。第一批杀入互联网理财的董峰也在采访中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闲钱放在支付宝里也是放,为何不放到余额宝里赚取利息呢,而且也方便随时取用。譬如同样1万元,通过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只有30多元,而如果通过余额增值服务,一年的收益则要高出活期存款10倍以上。”尽管像董峰一样借“宝宝”类互联网产品理财生钱的人有很多,但这其中却有少部分投资者不惜将大额资金也孤注一掷。今年53岁的谢阿姨几个月前在女儿的带动下也跟了把时髦,加入了互联网理财的大军。起先,她只是将支付宝里的1000元网购金转入余额宝,可眼瞅着利息逐月增加,贪念最终战胜理智。直至记者采访时,谢阿姨的余额宝里还躺着20多万元的养老金。

面对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炙热追捧,刘彦斌倒吸了口气,他直言,互联网理财并非“聚宝盆”,投资者务必认清产品本质。“事实上,诸如余额宝等‘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本质都是货币型基金的另一种销售形势,即通过将零散资金购买货币基金实现碎片化理财,区别只在于平台不同、所购买的货币基金不同、挂钩的基金数量不同而已。所以,它们并非新生产品,更不是稳赚不赔。如果投资者只是将少量的闲钱放进余额宝理财,无可厚非,毕竟收益较活期储蓄利率高很多;但若将大量资金甚至是保命钱统统投进‘宝宝’以期利滚利,就太可怕了。”刘彦斌坦言,自己从未做过任何互联网理财,并非排斥,只是习惯了谨慎。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虽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监管必须要跟上,因为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业务普遍具有跨行业、跨部门、业务交叉性强等特征。而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模式,对于涉及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多方面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具体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以及工信部、公安部等其他相关部门怎样协调配合,已成为现有监管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旦处理不当,既有可能影响金融创新,也有可能带来监管套利,影响金融秩序甚至社会秩序的稳定。


普通老百姓别“追时髦”碰P2P 


仔细梳理,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存在三大发展方向,即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线上支付;以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的线上理财;以P2P、众筹为代表的网络融资。特别是P2P小额信贷业务,可以说是将传统业务和新鲜事物结合的新型模板之一。数据统计,2013P2P领域累计成交额达1千亿元人民币,真正的余额为300亿,相较于全国70万亿的信贷资产余额,简直是“红海中的蓝海”。由是,愈来愈多的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滋生,且为增加吸引力大打高收益牌。记者在百度上键入“P2P网贷平台”,映入眼帘的多家网站都标出年息15%18%,甚至20%以上的高收益。而这对于那些追求高额盈利的投资者来说,诱惑不言而喻。

“中国的老百姓在理财上存在这样一个共性,即谈到保险会退避三尺,但若谈及高收益理财产品则趋之若鹜,甚至不惜先付款后签合同。前段时间,我接触过一位很有钱的客户,他投资了一个P2P项目,承诺年息高达30%。当他和我说起这件事时,我只说了两句话:第一,你将3000万资金投入后,如果赚了1000万,并不会带给你多大快乐;第二,如果你因为这项投资,搭进去3000万的本金,你将承受终生的痛苦。结果,次日他就终止了投资,购买了一款保本理财产品。”在刘彦斌看来,普通百姓千万别为“追时髦”触碰P2P,规避“庞氏骗局”风险。何谓“庞氏骗局”?简言之,就是借新债还旧债,用新募集的资金,归还之前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只要资金链不断裂,这种游戏就可以长久玩下去,但若出现问题,投资者必是血本无归。可以说,近年来随着P2P网站数量和贷款规模的迅速飙升,兑付危机、倒闭和卷款跑路等现象有增无减,毕竟庞大的资金规模之下,中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运转体系如多米诺骨牌般土崩瓦解。

或许一些曾受益于P2P理财的投资者会觉得刘彦斌的这份担忧有些多余,他们甚至表示,对方已提供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收入来源、拥有资产等情况,前期不是没进行过“考察”。这就像去年中国大妈们疯狂买金期间,刘彦斌的一句“三年内炒金炒银都没戏”的忠告一度令不少人心生不爽,可事实证明,金价在暂时飙涨过后,终还是跌了,而大妈们也无一例外地被死死套住。可见,忠言逆耳。而眼下,刘彦斌又再度劝诫普通民众远离P2P,因为对于P2P和众筹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风控,而风控的基础是健全的征信系统,如果央行的征信能够对P2P开放,则可以改善P2P行业普遍经营风险的现状,降低整个行业的风险累积。值得欣喜的是,央行、银监会已齐齐表态“要严管”互联网金融,未来资质不够甚至有欺诈性质的网贷平台必将在行业大洗牌和越来越严厉的监管中被彻底淘汰,行业整体风险积累届时将大幅下降。


撞上高收益先问自己“凭什么”


撞上一款高收益产品,就像茫茫人海中邂逅一位心动女生,让人垂涎。可美丽事物的背后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对此,刘彦斌指出,当今理财市场,绝大多数百姓对“高收益”三个字都格外敏感,这便促使卖方故意加大对收益的描述,而对风险则通通进行模糊淡化处理。于是,一批又一批心动者陆续“上钩”。“不可否认高收益率确实吸引眼球,百姓选择理财产品追求高收益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高收益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便是能否如期兑现。譬如一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20%,你敢买吗?这意味着投资者回报一旦达到20%,那相应的贷款利率可能接近30%,倘若投资人真的用这部分钱去经营,试问哪个行业的利润有如此之高呢?所以,在进行任何一项理财前,永远将风险放在第一位,投资者应该首先问自己‘凭什么’,‘我凭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利润’。要知道,‘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即使存在,也只有极小的概率发生在你身上。理财绝不是凭运气获取收益,需要投资者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在自身能力承受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赚取合理的利润。以我个人举例,我在投资股票时,只买银行、保险股,因为这些股票的收益相对确定,即使回报远远低于疯长的创业板,我也不动摇初心,因为我知道那些不确定的收益根本就不属于我。”

刘彦斌始终觉得,理财就像择偶,适合才是最好,所以他不鼓励股民炒股效仿巴菲特,也不主张年轻人创业复制李嘉诚。具体到理财产品的选择,普通民众除了要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投资周期外,还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发行方实力,历史兑付情况,资金投资的项目等,只有从多方面了解理财产品的本质,才能确保投资安全。此外,在控制风险方面,既包括产品的风险,也包括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可适当追逐高收益,而如果风险承受能力弱,理财则宜以稳健为主,而不能照搬别人的理财方法,因为每个人抗风险能力都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不同的家庭成长周期,所承受的风险大小也不同,故投资理财策略要灵活,量力而行是王道。(独家采访 撰文 王诗文)本文如转载,敬请注明出处,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