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理财产品务必注意募集期

(2013-08-01 11:08:32)
标签:

股票

分类: CIRCLE●理财

                        中长期产品平均收益继续上升

 

 

由于月末效应,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紧张又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推高。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730周新发的73款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有22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大于5%,这个数字在7月前三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几乎寻觅不到。

 

下半年市场资金偏紧或成常态 

 

    数据统计,继6月的最后一周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5.29%的高位后,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连续三周回落。但随着7月末的临近,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再度紧张,在7月的第三周(714720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回落到4.57%后开始止跌回升。第四周(721日—727日)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较第三周上升0.07个百分点至4.63%。从分期限类型来看,除一个月以内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小幅回落0.03个百分点至3.87%外,其余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出现小幅上涨。而周(728日—83日)横跨78两月,也是7月份的最后一周,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紧张局面加剧,一个月以内的短期Shibor利率与中长期Shibor利率再度出现倒挂。周新发的73款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有22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大于5%。 

    银行理财师指出,理财产品市场月末的“扫尾”行情过后,踏入8月,又会有所改变。整体看,今年银行理财市场虽波动明显,起伏较大,但据银率网的统计,达标率还是较高。上半年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共计17681款,共有12444款产品披露到期收益率,其中86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率,7款产品实际收益为零。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达标率为99 .3%。不过,到期收益披露率仅为70.8%,还有较大提升空间。7月下旬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持续攀升,资金面紧张程度虽不及6月份,但央行时隔半年突然采取的逆回购,预示着央行不再无视市场资金面紧张情况。分析人士预计,后期我国外汇占款或将持续流出,并对资金面造成压力。从总量角度上,公开市场对资金面的影响可能仍将小于外汇占款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会使整体资金利率中枢仍高于上半年。应该讲,下半年市场资金偏紧或成常态。

 

    中长期产品平均收益继续上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稳健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与否息息相关。2013年上半年前5个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稳健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是持续走低。而6月份市场资金面骤然紧张,也使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暴涨。

  据银率网统计,2013年上半年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先抑后扬,6月份,外汇占款流入放缓、银行面临季末存贷款考核要求以及大量理财产品到期兑付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面异常紧张。6月份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夜飙升,尤其是临近月底的最后两周,三成以上新发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于5%,最高甚至一度7%,长短期产品预期收益出现倒挂。记者观察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发现,今年上半年,除了6月份各期限SHIBOR大幅上涨外,其它月份的月末SHIBOR高点基本没有超过5%的。而7月末打破了这一常规,729日,7天、14天以及1个月SHIBOR均站在5%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下半年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整体上移。

银率网认为,下半年资金的宽松程度很难回到34月份的状况,资金格局依然偏紧。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来看,由于资金面趋紧,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可能会在当前的高位水平小幅波动,回到此前4.2%4.3%的水平概率较低。此外,对于央行719日公布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内容,引发了市场各方对整个经济及各投资品种的热议。银率网分析师认为,短期来看,贷款利率市场化,对股债两市偏利空。在当前股债两市双熊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相对更为安全,而收益也远高于银行定存,值得投资者关注。从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来看,经过了7月份的回调,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下行空间已较为有限,中长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投资者可关注大型城商行发行的中长期理财产品。

 

建议购买前关注产品的募集期

 

投资者面对目前理财产品市场这种起伏的投资环境,应充分认清自己的投资偏好和资产特点。银行理财师指出虽说理财产品收益稳定,但存在投资封闭周期,相对缺乏流动性。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认清自身资产特质,规避流动性风险。例如,偏好流动性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短期理财产品,但要考虑到产品的发行频率,是否能够有效衔接,避免产品到期后的空当期,以至于摊薄投资收益;预期资金闲置周期较长的投资者建议选择中长期的理财产品,锁定目前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不要盲目追逐超短期产品的高收益率,分割自己的投资周期,最终摊薄自身投资收益。归纳起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有两个“基础法则”,即关注产品的“发行时间”和“募集期限、回款期”。一般来说,银行月末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高于月初。此外,募集期、回款期越短越好。

此外,理财师还提醒投资者,不要只看高收益的表象,而要仔细研究理财产品说明书,弄清楚其资金投向,问清风险所在。如果预期收益率相差无几,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更安全。譬如,市场上一些更高预期收益的结构性产品,它们与股票、汇率、黄金、利率等挂钩,但由于投资标的波动性较大,风险也相应会加大,对投资者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普通投资人不宜盲目参与。对于短期资金持有者而言,近期市场短期限高收益产品依然较多,仍可继续关注。如果自身投资的短期流动性要求不高,应尽量购买期限较长的产品,在较长时间段内锁定高投资收益。(本博综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