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阅读关注“四点”
警惕利润虚增项目
本报记者
王诗文
每年一二季是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的集中披露期,据记者了解,今年的首份年报将于1月15日出炉,而披露高峰仍会集中在四月中下旬。投资者通过阅读年报可对上市公司报告期内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作以大致了解,从而指导投资。但每当面对多达几十页的报表,多数人只是粗略浏览,很难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阅读年报到底读出的是什么?有无技巧可言呢?
年报阅读关键点:
主营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净利润率、每股现金流
“投资不看年报,无异于在赌博。”基金经理石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比喻说。对于投资者而言,阅读年报并挖掘其中的价值信息,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公司,掌握投资的第一手资料。如今,又到一年年报时,为不错失捕捉“黑马”的机会,建议您抢抓时间学学如何巧读年报吧。
由于年报是综合反映某一年度内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的重要报告,是投资者判断证券价格变动趋势的主要依据,因此其披露事项较多,对于一些初读年报的投资者来说常感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简单来说,年度报告正文一般包括有公司基本情况简介、财务概要、股本变动及主要股东持股情况、股东大会情况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等事项。而会计资料和业务资料、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三部分则是投资者需要着重关注的部分,方便从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详细资料中看出公司的基本盈利能力。
通常情况下,财务指标包罗万象且专业性极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一一研究,应学会择重点。采访中,基金业内人士建议说:“首先投资者应对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方向作以了解,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同时还要知晓该行业受益于哪些相关政策,哪些因素将直接影响行业的未来发展。然后,在拿到该公司的年报后要先看四项指标,即主营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净利润率和每股现金流,它们最能反映出公司的盈利能力。投资者不妨利用‘比较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譬如将公司前几个会计年度内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进而找出变动趋势,同时再与该行业、该领域的其他上市公司和行业的总体指标进行比较,衡量出公司的竞争力与行业地位,这是分析报表时最为常用的方法。”此外,专家还提醒投资者,如果在比较分析中发现该会计年度内公司的主业收入、毛利、主业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的增长率,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指标出现了明显异常的变化,就需要进一步找出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资产折旧
易致利润虚增
投资者应警惕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数年前的“银广夏事件”(当时该上市公司利用虚假年报给投资者设置陷阱,干扰投资决策。)使得部分投资者对年报的真实性一直持质疑态度。“的确,上市公司借年报造假肯定是存在的,但也只是个别现象,投资者不可就此便对年报的合理价值全盘否定,毕竟随着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的不断加强与完善,信息披露工作将越来越规范。”有专家如是说。那么,作为研究公司基本面的一项重要材料,难道还要先准确判断出真实性吗?事实上,这对于很多专业人士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散户投资者。那么,普通股民只须了解年报中哪些指标容易存在漏洞,以防落入“陷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财务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个别公司会借年报中的“应收账款”一项混人耳目,譬如将回扣费用等计入该科目,使得利润虚增。而“坏账准备”一项也应是投资者重点注意的,因为有些应收账款由于多种原因长期无法收回,导致账龄增长,风险也随之增加。一旦收不回来的账款过多,对公司的利润影响将非常大。此外“资产折旧”同样是上市公司大有文章可做的一项。譬如有的在建工程完工后并不转成固定资产,那么公司也就免提折旧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公司利润的不实。对于这些,投资者应提前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