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安青团
(2023-03-26 10:51:48)
标签:
冯澜文化 |
分类: 随笔 |
南安青团
青团是江南清明的食物符号
做团子不象本地棕子,塞进半边鸡蛋,还有一方五花肉。肥裕不己,却显得清爽一些。
我们孝感好象以前不做这个!没印象。
又想起猇亭的“团子”,因为时间差,十年没吃了,有时?染色,馅以腊月丁香菇未,个头要大一些。
趁热吃,热气萦绕,味道更佳。 糯而不粘,香而不腻
从南安到厂,要一个小时,有些凉了。
吃了两个,是糯米皮,有点噎住,似卡在咽喉与肚子之间。
此时,安溪之铁观音可以起作用了,暖胃,化腻。
清明前后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儿“鼠曲草”,又叫清明草,(我知道端午时则用艾草)”的野生精物捣烂后挤床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或者咸)猪油。团坏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青团的制作同样有翔实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趁热吃,热气萦绕,味道更佳。
从南安到厂,要一个小时,有些凉了。
吃了两个,是糯米皮,有点噎住,似卡在咽喉与肚子之间。
此时,安溪之铁观音可以起作用了,暖胃,化腻。
既是春节,万物勃发,既是象征生命的绿色,有更多的交融与互通。
青团,让我们以视觉加味觉的形式,和春天再一次的接上头,南安青团,我在闽南甚安好的。
前一篇:散文《五雄》
后一篇:散文《焦虑而不是通透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