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海撷英》(122)

(2021-12-09 06:55:53)

艺海撷英》(122


      画意探微:

青苔:青苔是大地的衣裳,是阴面的使者。它总是在幽暗的古池边,映衬着古池的湛然幽深;在森森的古槎旁,包裹着一段难以言说的秘密;在那经年累月流注的溪底清泉滑落,波光闪烁,显现其奇诡和迷离。暗绿的苔痕昭示着“现在”的鲜活,又隐藏着“过去”的幽深。青苔本身就标示着时间,它代“过去”向“现在”诉说,因为青苔明显带着时间累积性的特征,又将“现在”置于“过去”的背景之上,青苔沟通了过去和现在,并诉说着永恒。青苔即时间,苔痕历历,似有若无,欲显还藏,诗人咀嚼青苔,就是为了抒发时间欲把捉而不能的惘然,欲究诘而不得其解的困惑。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要逝去,一切珍视的对象都不断地被摧毁,只留下这千古不绝对苔痕,一条通向永恒的迷离通道。元代画家兼诗人倪云林说:“千古石上苍苔碧,落日溪回树影深。”正是此种心态的反映。

残花。凋零的残花并不美。但它每每成为中国诗人讴歌的对象。残花是一个象征物,一个唤起人时间记忆的象征物。唐李商隐《花下醉》诗写道:“寻芳不绝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花。”宋欧阳修《玉楼春》词云:“蝶飞芳草花飞路,把酒已嗟春色暮,当时枝上落残花,今日水流何处去。”他们并非在欣赏残花的美感,而是在叹咏人生无常的悲思。“残”把“毁灭”和“消逝”的意义同“存留”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残花的价值就在于它们是最后的,它们同另一段时间相联系。残花的“残”令人想到“全”,残花的“最后”联系到当时的“鲜活”,诗人咏叹的正是由繁盛到衰落的意义空间。残花具有一段绚烂的往事,具有它从来的时刻的全部信息。欣赏残花,可说几近残酷,以过去之繁盛,突显现在之衰败,又以此在的衰败刺激人对往事的眷恋,而繁盛转瞬即逝,残花凋零是无可挽回的,又激起人们都怅惘之情。更近一层,残花虽衰败,它仍然是花,它是最后的花,就要消逝在永恒的寂寞之中。所以诗人“更持红烛照残花”,是一种和泪的欣赏,是走向终极之时对自己生命伤痛的绝望抚摸。残花作为一个最后的时间之意象,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诗人正是在这时间之流中审视现在的“存留价值”。李商隐的“更持红烛”似乎是一生命的祭仪,在这祭仪中,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时间段极度紧张之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