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煤拉黄土杂记》(散文)

(2012-02-07 09:06:24)
标签:

寒冷

母亲

拉煤

拉黄土

暖意

杂谈

《拉煤拉黄土杂记》(散文)

(图片来自网络)

 

拉煤拉黄土杂记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绝大多数家庭做饭取暖还是烧煤火,农村不少地方还在烧柴草。用煤气和液化气或者用电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推行的事情。我的家也不例外。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用煤的日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还实行计划经济,用煤定量,每户按人口规定一个月供应多少斤煤炭。我们家当时供应用煤每月大概是三四百斤,冬季取暖要增加供应。我们住在定县城里,煤场在定县火车站附近西关以外的西北方向。从家到煤场大概有4公里的距离。我和娘每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到西关煤场拉煤。这是个苦差事。拉煤都是用人力小拉车。这种小拉车两个胶皮轱辘,车厢不大,装煤时要前后上夹板。人力拉煤苦在什么地方呢?主要苦在路上。没有现在的平展展的油漆路或水泥路,而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或破烂不堪的石子路。拉着车,走在这样的路上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不难想象。加上寒暑风雨天气,漫长的负重跋涉是非常不轻松的。拉车时,一般由我驾辕,娘拉偏套。娘儿俩拉煤的时候很少说话,默默地行走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路上……

最苦还不是拉煤,而是拉土。冬季要生煤火,需要打煤饼(亦称煤茧),有的家要做煤球。这要在煤中掺黄土,为的是让煤饼或煤球有粘合力。这种土叫黄土,有胶性,含沙量很低。这不是一般地方都有的,需要到特殊的地方去寻找,去开掘。这样的黄土没有在地面,它们深藏在几尺深或上丈深的地下。这需要去掏。非常费力气的活儿。如果土地有主,掏黄土还要交钱。我和娘每年秋末冬初都要拉黄土。地点最多的是到定县县城东南城墙附近去挖。那里属于无主地,可以不缴费,省点钱。去时要带上铁镐、铁锨之类的工具。拉一车不够,要拉上两三车。路难走,不说。在掏土的时候,土质硬,用铁镐锛土,震得两臂发麻,手上总是打泡,就是带上线手套也不行,血泡一破皮,那是钻心得疼。

等到大冷了,生上煤火了,拉煤、拉土的痛苦也就在红红的炉火中,在阵阵暖意中暂时消逝了,忘却了……

然而,这样的生活场景,和娘一起掏土、拉煤的记忆,却永远铭刻在了我的脑海深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