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口误为何集体失语》刊《联谊报》

(2023-11-28 09:53:31)
                  《面对口误为何集体失语》刊《联谊报》

      我的文章《面对口误为何集体失语》刊11月28日《联谊报》浙江潮副刊。

附原文:




面对口误为何集体失语

曾德凤

  曾德凤

  有位吃媒体饭的官员一直把“媒体”的“媒”字口误成“mou”。我作为下属,见他在各种场合包括会上流畅地说出“mou体”两字时,也不是没有过帮他纠正的冲动。当然,我不会在会上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的口误。如果那样的话,我担心他会牙齿奇痒恨不得一口把我咬碎了,因为我会让他出不小的丑。我虽然有些二百五的迹象,但还没有成为货真价实地地道道的二百五,不会如此老年痴呆的。我要帮他,那也是私下里悄悄地告诉他有那么个口误的。但这个想法一冒头,便果断地被我聪明绝顶地否决了。因为我觉得,就是私下里悄悄地告诉他,他也未必不会对我产生不快之感的。他的心胸有没有洞庭湖一样宽广,很难说。虽说是私下里,但还面对着我这么个下属呀。在下属面前出丑,脸面挂不挂得住,天知道。万一过后对自己不利,那就不能说不是自己找死了。他口他的误,我权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才不愧为囫囵吞枣过三国脑袋还是自己的老家伙。纠错的机会,就慷慨地让给别人吧!

  以上是一个下属面对上司口误而在纠不纠正这件事上产生的无力感。那么,与他平级的同事,应该没有下属那么多顾虑,可以帮他一把的吧?事实上同级的同事也没有人出来为他纠错,不然,他就不可能锲而不舍地“mou体”来“mou体”去了。原因何在?关键在同级之间,既有表面上嘻嘻哈哈的一面,又有暗地里互相竞争的一面。你不得罪人家,可能少一个敌人。你若不知趣地揭了人家的短,要人家不生嫉恨暗中使绊子,可能有点天真浪漫。人家不是木偶,有血有肉有脑袋有思想的。出于防卫心理,竟致无人出手。这里面也不排除有个别人不但自己铁心不出手,还企望别人都坚决不出手者。他等着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对手的笑话。对手的笑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约等于他的胜利。不过瘾的是,只能偷着乐。

  以上是同级同事面对他的口误为何都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那么,他的上司,指出他的口误使他不继续笑话应该方便许多吧?上司不会有担心穿小鞋之虑,也不会太担心使绊子。但上司也有上司的顾虑,也怕万一对方不十分君子,也有可能于自己不利。另外,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怕他太难堪,不如让他继续错错错算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上不了纲也上不了线的。如此,上司也选择了沉默,得以让他继续发扬口误。

  像江河等具有自洁功能一样,人一般也具有较强的自我纠错功能。但为何这位大员没能自我纠错呢?这分析起来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mou”与媒的正确读音相近,对于有方言口音的人来说,就更近一些,识别起来并不是区分一和二那样容易。二是可能他比较自信,自我纠错的功能不但没有敏感起来,反而深度休眠了。不然,在别人正确地讲媒体二字时,便会敏感到自己口误了。一次没有敏感到,一而再再而三后,应该敏感到的。可惜,自我纠错功能休眠得太深了,无可救药。

  类似以上现象,人们身边并不稀缺。面对此类现象的集体失语,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