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戈壁寻龙行动

(2007-03-12 10:26:09)
标签:

寻找化石

恐龙

分类: 奇趣自然

 

          文/杨晓清    编辑/刘伟伟                

    黑戈壁?对!在我国甘肃马鬃山地区,到处是奇特的黑色戈壁!据说,是因为这里的岩石风化后形成沙砾,沙砾在强烈的日照、风沙的打磨下,经历千百万年,表面形成了一层光滑的、黑乎乎的沙漠漆。这些砂砾覆盖在岩石上,才形成了今天的黑戈壁。这是真正的无人区,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食物,没有手机信号……可谁能想到,当年这儿却是恐龙的游乐场。

   8月,骄阳似火,一支由中科院的古生物专家、大学生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野外科考队来到了这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寻龙行动。

小心,别踩到化石

   嘘,小心脚下!别一脚踩上了恐龙化石。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在一亿两千万年前,这里是地地道道的恐龙乐园!大地上遍布着各种恐龙的足迹,行动敏捷、善于奔跑的小型食肉恐龙穿梭林间;体长长达6—7米的原巴克龙(一类庞大的食草恐龙)迈着沉重迟缓的脚步列队而行……亿万年过去了,地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曾经的乐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恐龙公墓。

    当然,仅仅从表面上看,你根本看不出任何恐龙化石的踪影,因为此刻,这些“龙”的化石现在还静静地躺在地下“沉睡”呢。本来它们躲在深深的地下,不过,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日趋干旱,风化剥蚀严重,化石也悄悄地上升了。正如科考队队长汪筱林所说的:“只要轻轻刷去表面的浮土浮沙,就能看到岩石中蕴藏的宝藏。”

拣到一颗恐龙牙

 “快来看,一颗恐龙的牙齿!”一个队员举着一颗尖尖的弯曲的牙齿惊喜地喊了起来。你也许很纳闷:不就是一颗牙齿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在恐龙甚至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千万不能小看牙齿。

   因为这么一枚小小的牙齿,简直就是它的“身份证”,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它是哪一类的,它生前有多大,是吃肉的还是吃植物的……其实,牙齿要远比腿骨、肋骨这些骨骼给人们提供的信息多得多呢!

    就刚才那个队员拣到的牙齿,凭着多年与化石打交道的经验,队长汪筱林立刻作出了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兽脚类恐龙的!”接下来,这块有研究价值的化石,便被精心地“打包”,装入了专用塑料袋并编号。不久,又一颗直接连在下颌上的,属于食植恐龙的牙齿,被发现了。

一肚子石头

  在挖掘中,每天都有新发现!这天,队员们发现了一个“大家伙”的骨骼。就在人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到它腹部骨骼时,发现了一些令人大吃一惊的东西——四五个石块!这些拳头大小的石块包裹在腹部肋骨里,可以断定,它们是被这个恐龙吃进去的!也就是说,这些石头是一亿多年前的。

   仔细观察,这些石头和戈壁上的黑砾石完全不同,它们颜色发白,棱角处十分圆滑。虽然我们不知道恐龙是怎么吃掉这些石头的,但估计对体长超过十多米的恐龙来说,就跟我们吃豆子一样简单。

    令人费解的是,大恐龙为什么要吃下石头呢?其实很简单。想想看,为了填饱肚子,这个大恐龙每天要吃掉多少植物,为了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它也就不得不吞下石块,像现在的鸡经常吞下小砂砾一样,帮助磨碎难消化的植物纤维了。

           亿年龟现身

   这次的野外发掘,除了恐龙,人们发现最多的就是龟化石了。在离营地两三千米的一个小盆地中,满地都是风化散落的龟化石碎片。一路走去,汪筱林胸有成竹地指点着:“这里趴着一只龟呢!那儿还有……”可是,大家随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却什么也看不出来。

   其实“看”化石也有窍门。一般,因风化而露出地表的化石都会沿着坡面下滑,由于这里的地层是水平的,因此,要找准一片散落化石中位置最高的点,往往就能找到化石的藏身的地方了。再向上一点,挖进去,很容易找到还没有风化散落的剩余化石骨架了。

    摸着窍门就容易多了。队员们依葫芦画瓢,果然,不到半小时,一个背甲直径约30厘米,几乎完整的龟化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瞧,都死了一亿多年了,人家还是趴着……

满地铁管子

   “呀?谁在这扔了这么多铁管子啊?”队员们发现,在戈壁的很多地方都散落着一段一段锈蚀斑斑的“铁管子”。它们滚圆中空,管壁坚硬,管壁有薄有厚,管腔也粗细不一。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又是谁留下的呢?

   两年前,有人在青海托素湖也发现了类似的“铁管子”,关于它们的身份,什么说法都有。甚至有人认为,它们是外星人留下来。

   不过,对马鬃山地区发现的铁管子,古生物学家却有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这些铁管子很可能是生物遗迹化石!一亿年前,这儿的湖滨生活着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它们都喜欢在松软的泥沙里钻孔。钻孔过程中,它们会分泌黏液、自身的排泄物与周围物质混合,就形成了“房子”。等“房主”死了,“房子”就成了空管。其中封闭的一端是插入泥沙的底部,而分叉的“铁管”就是“房主”在“房子”中不同方向钻孔留下的。由于这一时期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火山喷发的富铁物质,在后来漫长的成岩过程中,“房子”的管壁被铁化。再经过风化,慢慢地,这些“房子”就成了插在岩石中的铁管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