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三门隐龙山小环线
(2023-10-26 09:55:34)
隐龙山位于三门毛叶村,8年前曾经走过一次,是从东边田岙村上山,反方向过来。今天(10月21),我们一行16人从毛叶村开始徒步。隐龙山户外名声很大,是一条很成熟的登山线路,在前几年,隐龙山在浙江户外圈里也曾风靡一时,号称浙江最美山脊线之一。吸引了周边上海、杭州、温州等大量户外爱好者前来攀爬,它的精华路段就是“龙脊”,来这里战胜自我,挑战“龙脊”。
上山伊始,抬头见一长长的陡坡,犹如一条巨大的卧龙尾巴。大自然就给我们来了一个下马威,一段坡度达70度的陡坡,连续直上爬得你气喘吁吁,不给你缓和机会,这也是考验你的体力、毅力的地方。大伙们都启动“四驱”模式,四爪并用,奋力向上攀爬。
记得八年前从这里下山,还下过雨有冰冻,不知怎么下来,现在想起来真是胆颤心惊。
幸好这陡坡现在都布上绳索,感谢前驴们辛苦付出!如果没有绳索,攀爬又增加了许多难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小伙们都顺利登顶。
站在顶上,群山连绵、宛如游龙,四周俯瞰,一览众山小。向东眺望是辽阔的东海,远处的小岛屿隐约可见,还有海边滩涂一片片养殖场,阡陌交错、分外清晰;北侧的山间能看到火力发电厂高高崛起的烟囱;向内看绵绵的群山已在我们的脚下,错落有致的村庄,红瓦白墙、琳琅满目,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山水画。
我们沿着山脊,继续往前。豁然就看到了“龙脊”,蜿蜒起伏,一线曲折,宛如一条巨龙卧伏在山间。远远看去,有些像蜥蜴的脊背,又有些像驼峰。期待中,我们加快了脚步。临到眼前,抚摸着陡峭嶙峋的山脊,才能感受到大自然地神奇,体会到那骑在“龙脊”背上的感受。
“龙脊”其实只是很短的一段山脊突起,既然称作“脊”,那肯定是陡峭狭窄的,也就只能一个人过的。胆子大点的,可以直接站上面,小心走过,胆子小点的,就需要爬行而过,慢慢的一点一点往前挪着,趴着过去。
到了这里,有轻松的,有喜悦的,有发抖的,有尖叫的,也有后悔的,两边都是深谷,危险是肯定的,但是由于岩体比较坚硬,凹凸不平,没有碎石,只要小心点,还是没有问题的。
站在“龙脊”背上,这是最危险的路段,也是小伙们最开心的一瞬间,迈出坚定的步伐,领略隐龙山高崖风光。
爬山的人,往往希望惊喜,刺激和成功的喜悦,过了这里,你也许就会收获到这份感受,我想这也是人们喜欢攀越这里的原因之一吧。
回望走来时的路,蜿蜒起伏,一线曲折,似乎卧着一头巨大的霸王龙,而刚才我们脚踏的正是它的脊背。
我们穿过“龙脊”继续前行,远处突兀而起的巨石就是高背岩。
因四周都是茶园,高背岩显得特别高大宏伟,其实爬上岩背也看不出了,高背岩只能远眺。由于时间关系,为了中午12点到达健跳农家乐就餐,我们在茶园处进入小环线下山。
根据行程安排,我们中午在健跳农家乐吃上丰盛的午餐。饭后逛了一会健跳渔人码头,继续前往海上畲乡~涛头村。
涛头村地处花鼓漫岛,位于三门湾畔,东临蛇蟠洋,南濒巡检司港,西近正屿。涛头村共有畲族村民52户、200余人,是中国唯一海上畲乡,也是台州市最大的少数民族集聚村之一。三百年前,雷氏(畲族)族人,跋山涉水、泛舟浮海,在涛头落脚生根,开启了耕海牧渔的生活。时至今日,涛头已成为畲族安居置业,传承游耕风俗的“海上畲乡”。
海上畲居其实是一幢幢旧时畲乡村民的石头屋,屋外的照片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时光变迁,石墙和青瓦上布满了罗蔓藤,变成了网红打卡点,让畲乡的故事以另一种方式流传了下来。
沿着村中游览的小径往上,还有一座360°的观景平台半悬空在小山头,登上观景平台极目远眺,青翠的群山、辽阔的大海、金色的滩涂……山海风情一览无余。
我们匆匆而来,又将匆匆而去,只留下些许记忆驻扎在心头,有时间再来细细品赏海上畲乡风情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