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华龙
周五的的夜班,本应是一个相对平静的夜班。刚刚接班,我就收到市中心医院感染科的转科电话,患者是一位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4岁小女孩,她高热刚退(发病10天),急性期刚过,病情趋于稳定。
护士长指导夜班护士早已做好转入准备。送入病房后,立即对患儿进行查体、询问病史。科主任及时赶到医院,再次对患儿进行细致查体、询问,确立治疗方案,并向家属交代病情及治疗方案。患儿高热刚退,呈嗜睡状态、意识模糊,流质饮食。当时,对于我们几个住院医师而言,必须精确计算患儿液体出入量,精心设计营养方案,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支持。
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后的患儿,早期康复治疗的及时介入,对于患儿的预后具有极大的帮助。实际临床上,患儿家属只顾及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医生可能面对较大的风险,未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科主任勇于担责,抛弃惯性思维,确立早期康复治疗方案。每天7点不到,科主任都会走到患儿的病床前,查看病情,鼓励关心患儿家属,树立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康复起来;刚转入儿童康复科病区时患儿已卧床10日,患儿食量骤减,大便干结,外公焦急万分。护士长每日从家中榨出新鲜的果汁送到病房,改善患儿饮食结构,增加营养,这才使患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食量渐增。拔除胃管、意识不清的卧床病人,口腔护理尤其重要,但患儿牙关紧闭,不能配合,管床护士每天三次进行细致的口腔护理,管床医生加班加点指导治疗师对其进行康复治疗。长期的康复治疗对这个本身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举步维艰,医务人员发动全科力量在微信朋友圈为患儿募捐,一月来筹集善款近五万元,为其后期的康复治疗奠定物质保障。
在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儿完全清醒,并在转入科室的第43天(发病后第54天),竟然站起来下床行走。热泪盈眶的外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生命虽然脆弱,医道虽然艰难,但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不能放下前进的步伐,因为生命在于付出。
加载中,请稍候......